一首伤感的挽歌
导演 韩万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去谈论文化多样性,似乎有不懂时世且让人产生矫情之嫌。然而,我们要面对的这部名叫《青槟榔之味》的电影,正是一部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化(黎族文化)即将在全球文化视野里消失的忧虑和思考。
作为一部电影,其自身的能量是无法去阻挡文化全球化的脚步。就连我们电影人,也不免会对今天的电影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产生质疑。可是,当我们抛弃电影,去寻找另一种媒介发出我们的声音时,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的声音并不响亮,反而显得是如此的苍白和无力。用电影表达虽不是最完美的方法,却依旧让我们的感觉酣畅淋漓、游刃有余。感谢电影,给了我们话语的权利,感谢电影,让我们继续和生活对话下去。
对于为何要选择一部少数民族(黎族)题材的电影,答案自然有许多种,而我们这部电影要表述的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少数民族(黎族)文化目前现状以及生存的思考。当一个和我们朝夕相处了几千年的民族,在历经了人类发展史上所有自然的和人为的无数灾难之后,在迎来了全人类文明盛典的今天,他们却正在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熟视目睹还是去挽留他们!这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虽然在强大的人类文明进程前面,也许我们无能为力,但至少我们还可以为他们唱一曲挽歌!即便这首挽歌使人产生伤感。
鉴于此便有了电影《青槟榔之味》的诞生。
电影《青槟榔之味》讲述了当下一个普通黎族家庭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他们如何面对外来文明与本民族文明的冲撞,以及他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虽然故事绝非荡气回肠,但绿色的槟榔树下,依然萌动着黎族一家人对生活的梦想和希望。
对于本片的阐述,我想从人物、风格、表演等方面来展开。
人物
立春:少女立春无疑是此片的女主角,她一开始便以17岁少女的纯真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之一动。立春和所有的少女一样,在爱情萌芽,内心欲望开始蠢动时,她爱上了自己的姐夫。虽然立春把对姐夫王清林的暗恋掩藏在内心深处,犹如青涩的槟榔,涩涩地蛰痛着生命。片中立春自始至终保持着少女独特的懵懂,无论是初始的暗恋,还是对校外世界的向往,立春表现出的都在“涩”字上。本片取名《青槟榔之味》也正是借青槟榔的“涩”来寓意一个黎族少女对纯真爱情的向往。
同时立春还具有文化上的符号意义,立春的角色不仅承载着黎族人美丽善良的形象,她还是传播黎族文化的忠实支持者;表现在她自觉地抵制西方文化(英语)对黎族文化的入侵。她消极学习英语,直接挑战英语老师,立春似乎都在完成为黎族人代言角色。然而立春在片中无疑又是悲剧,她对王清林的暗恋纯真美丽,但最终她还是失去了爱。于是当立春扔掉那片触动她初恋的爱情钥匙时,立春的身份已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她不再单纯是黎族美丽的化身,她几乎在瞬间完成了自己由梦想到现实的过度。当立春走出黎寨,走进了深圳世界之窗之时,也预示黎族文化不可避免地终极命运,走进博物馆,将自己演变成博物馆文化,供后人瞻仰和研究。如果说以后立春站在世界之窗的舞台上载歌载舞,或许能让人看到黎族人的形象,那也仅做为鲜活的民族标本而存在,等待他们的只剩下被商业利用的价值。
王清林:在本片中,王清林是一名小学老师,工作上兢兢业业,深受师生尊重。他是立秋的丈夫,却因感情不合离了婚。立春喜欢他,而王清林似乎有意在躲避这份感情。当立秋怀了别人的孩子回来找他时,他没有拒绝立秋而是黯然接受了她。他甚至因自己没有生育能力对立秋倍感愧疚。
表面上王清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黎族老师,其实王清林也是一个具有双重文化符号的人。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新一代黎族知识分子,他以知识分子的敏感,警觉到黎族文化的危机意识;他不停地奔波,试图说服放弃学习黎话的大人和孩子。他知道一旦连自己的母语都断层时,那将意味着黎族从地球上消失的日子不远了。所以他极力想去阻挡这一天的到来,他朴素地认为只要后人一代一代在传承黎语,黎族就不会消失。然而,实事是残酷的,跟王清林学黎语的孩子还是一天天减少。特别是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正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时,处在遥远偏僻的黎寨也未能幸免遇难。王清林弱小的身躯是否能经得起这场风雨,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是背水一战呢!
我们没有明确做出答案,立秋和湖南人小谢的孩子出生了,王清林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黎生。
黎生寓意着黎族人从此开始重新获得生命的意义。我们猜想这也许是王清林的意思。
奶奶:说实话,我个人而言,最喜欢奶奶这个角色,奶奶不仅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她做为一个传统黎族人的代表,在见证了黎族从繁荣到衰退的过程后,奶奶一言不发,她平静地犹如一潭湖水,先知着生与死这个人生重大的命题。
其实奶奶的死预示着黎族文化的衰败,棺材就是这一特征的象征。之所以本片没有写到奶奶的死,不是故事不需要,也许是出于我个人对黎族文化的一种留恋,不愿在此片中看到这种不祥的预兆,所以我以编剧的权利留下了奶奶,让奶奶和我们继续下去。
立秋:立秋或许是黎族人的叛逆者,他不满和王清林的婚姻关系,离了婚,离开生育她的黎寨。随湖南人小谢来到内地,先是怀上小谢(汉族)的孩子,后又被小谢欺骗,挺着大肚子回到自己的家乡。
立秋的行为看是有些异常,其实立秋的目的很简单,她只想向村民证明她是个正常的能怀孕的女人,她恨王清林让她背了那么多年黑锅。当她满足了一个女人最起码的虚荣后,她突然出现在王清林面前。
至于王清林为什么接受了曾背叛过自己的立秋,并包容了那个留着其他民族血液的混血儿黎生,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其实我也没有很好的回答,我想这也许是黎族人民的一种博大宽容的爱吧!我只能这样理解。
立春父母:立春奶奶如果代表着最传统的一代黎族人的话,立春父母就是处在本民族与汉民族交织下成长起来的另一代黎族人。他们接受着两种教育,会说黎话和普通话,他们很现实,追求富裕生活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所以,当立秋跟湖南人小谢出走内地后,父亲表示出了自己的愤怒,然而,当立秋通过槟榔让父亲赚到了钱后,父亲很快便原谅了她。母亲甚至让立春向姐姐学习。
从而不难看出,黎族人出现变异,文化上开始衰退,正是从立秋父母这一代开始。究其原因,对物质的诉求是其中的核心。
本片中还有其他人物,如小丽、英语老师、小谢等。虽然他们处在不同的位置,维持着故事叙事的关系,然而他们一样都成为加速黎族文化走向衰落的标志。
风格
关于此片用什么样的风格完成和怎么完成此片的风格,我想这是两个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
每一部电影都只能有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具有唯一性。那么电影《青槟榔之味》风格的唯一性是什么呢?
也许我有自己的思维惯式,我对我执导的每部电影作品,如果要确定风格时,我都会去寻找一种视点。即是谁在讲述这个故事,是导演还是剧中人?是全知还是未知?
分析本片我们不难看出,本故事的视点其实是一个多重视点,表面上以立春暗恋姐夫王清林为主线,实际是以黎族一个普通家庭的切面为平台,横向展示了当下黎族几代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所以,决定本片的风格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多视点的结构。
多视点结构主要特征就是要求真实自然,拒绝人为雕琢;允许放大生活,但拒绝干预生活;捕捉自然之美,拒绝伪唯美。
让生活流淌在故事之中,这应该是我们电影《青槟榔之味》的标志性语言。
风格确定了,重要是要我们怎么去体现。这就是关于风格的第二个问题,怎么完成此片的风格!
摄影:把我们隐藏起来,让摄影机走进立春家,冷静地和每个人交谈,发现他们藏在深处不易觉察到的细节!
放大生活,体验生活及生活以外的世界。
录音:黎寨的一天从清晨开始时,就与众不同,别放过你耳边的任何声音。
我听说黎族的树都会说话。
美术:青槟榔的颜色拒绝任何企图对它的污染。青槟榔的味道就是“涩涩”的味道,理解这个涩字就明白了一切。
化妆:尽量观察黎族人爱美的特征,可能和我们的审美有某些区别。
服装:黎族人和我们唯一不同,就是他们还有一套民族服装。
道具:民族的,现代的,原始的,时尚的,既有最古老的迎亲仪式,也有最流行的迪厅慢吧,丰富多样,选择空间很大,尊重生活,千万别张冠李戴,闹出民族笑料。
灯光:夜景不少,调子以暖色为主,注意写意和写实的结合,协助摄影完成对本片风格的确立。
表演
我们此次的演员大部分都是非职业演员,在表演上尽量引导演员自己演自己,别让他们脱离自己,摸不着北。
语言上,以海南普通话为主调,别去咬文嚼字学内地普通话,以免不伦不类。
黎语的使用,是本片的一特色,所以一定讲究准确,千万别滥竽充数。
演员之间要相互交流,尽快熟悉角色,进入剧情中。
各部门都要帮助演员,使他们早日完成角色的塑造。
总之,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电影,也是我们有所企图的电影。我想若干年后我们会为我们今天的选择而庆幸,因为我们为黎族的历史留下了一点影像纪录,一点黎语对白,一点即将消失的事――――
然而,我知道当我们真的要去做这件事时,是需要勇气的!
电影《青槟榔之味》海报
海报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