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习笔记
本章中有两点有争议处,也是我存疑的地方:一是“三”,或说三为虚数,表示多次,而后面仅列出三则,或说为实数,就是指后面所列的忠、信、习;二是“传”,或老师传于自己,或自己传于他人。对于“三”的理解,我倾向虚数说,每日反省要有,但也不宜过多,否则可能会陷入到胡思乱想之中,抓住核心问题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按照实数来解,我也查到“吾日省者三”的语法解释。对于“传”,以钱穆所解,依语法似为“己传于人”,但我倾向老师传于自己一说,这样可以与后面的“习”意相合,而且王阳明著有《传习录》,而他的学说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知行合一。到底应该作何解呢?
最好的学习是提问。本章给我的思考是为什么在三省吾身的内容上列出的是忠、信、习?曾子讲这三点可能是他心中仁者的标志,或成为仁者所必需的基本修养。另外,参照钱穆《论语新解》,做人做事都发于心,懂得什么心眼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尽己之力为人谋为忠,有没有尽力自己知道;对朋友以诚相待为信,实诚不实诚自己知道;教别人前要有自己的实践与领悟,也就是“习”的要求,“素不讲习而传之,此亦不忠不信”,懂不懂自己知道。这些都是自己知道而别人无从知晓的,所以每每自省的时候都要着力为之。
最后,借用《论语新解》一书中的一句作为此次结尾:人道本于人心,人心之尽与实以否,有他人所不能知,亦非他人所能强使之者,故必贵于有反己省察之功。
注:
在网上查到了另外的一篇关于此章的注译文章,附于下文,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曾子曰:[注]马曰:“弟子曾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言凡所传之事,得无素不讲习而传之。
正义曰:“吾日三省吾身”者,《尔雅·释诂》:“吾,我也。”《说文》:“吾,我自称也。
”日行一周天为一昼夜,故一昼夜即名日。《周髀算经》注:“从旦至旦,为一日也。”是也。《说文》:“三,数名。”阮氏元《数说》:“古人简策繁重,以口耳相传者多,以目相传者少,且以数记言,使百官万民易诵易记。《洪范》、《周官》,尤其最著者也。《论语》以数记文者,如:一言,三省,三友,三乐,三戒,三畏,三愆,三疾,三变,四教,绝四,四恶,五美,六言,六蔽,九思之类。则亦皆口授耳,受心记之古法也。‛郑注云:‚思察己之所行也。”此以‚省‛训‚察‛,本《尔雅·释诂》。《说文》:‚省,视也。‛义亦近。《尔雅·释诂》:‚身,我也。”《说文》:“身,躳(躬)也。像人之身。”《释名·释身体》云:“身,伸也。可屈伸也。”
“为人谋而不忠”者,《国策·魏策》注:“为,助也。”《左襄四年》传:‚咨难为谋。”《鲁语》:“咨事为谋。”《毛诗·皇皇者华》传:“咨事之难易为谋。”用内、外传义也。《周语》:“忠者,文之实也。”杨倞《荀子·礼论》注:“忠,诚也。”诚“实”义同。诚心以为人谋谓之忠,故臣之于君,有诚心事之,亦谓之忠。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者,《礼·檀弓》注:与,及也。此常训。郑注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义见前疏。同志者,谓两人不共学而所志同也。郑笺《诗·关雎》、注《礼·坊记》并有此训。《说文》: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义与郑同。《说文》:交,交胫也。从大,象交形。朋友与己两人相会合,亦得称交,引申之义也。皇本‚交‛下有‚言‛字。《说文》: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释名·释言语》:信,申也。言以相申束,使不相违也。五伦之义,朋友主信,故曾子以不信自省也。传不习乎‛者,传‛谓师有所传于己也。夫子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而不如丘之好学‛,可见好学最难。其于及门中,惟称颜子好学。今曾子三省,既以忠信自勖xu,又以师之所传,恐有不习,则其好学可知。《曾子·立事篇》: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没其身,亦可谓守业矣。‛又云:‚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不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行也。‛此正曾子以‚传不习‛自省之证。习‛兼知行,故《论语》只言习也。郑注云:‚鲁读传为专。今从古。‛臧氏庸辑郑注释云:此传字,从专得声,鲁论故省用作专,郑以古论作传,于义益明,故从之。‛如臧此言,是‚专‛与‚传‛同谓师之所‚传,而字作‚专‛者,所谓假借为之也。宋氏翔凤《论语发微》:孔子为曾子传孝道而有《孝经》。《孝经说》曰:《春秋》属商,《孝经》属参。(《孝经钩命诀》:“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以《春秋》属商,《孝经》属参。一说是卜商和曾参。)则曾子以《孝经》专门名其家,故《鲁论》读传为专。所业既专,而习之又久,师资之法无绝,先王之道不淹,曾氏之言,即孔子传习之旨也。‛包氏慎言《论语温故录》:‚专谓所专之业也。《吕氏春秋》曰:‘古之学者,说义必称师,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所专之业不习,则隳弃师说,与叛同科。故曾子以此自省。《后汉书·儒林传》: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扬雄所谓‚譊譊nao之学,各习其师‛。此即鲁论义也。‛案:宋、包二君义同。《广雅·释诂》:专,业也。亦谓所专之业。此鲁论文既不著,义亦难晓,故既取臧说,兼资宋、包,非敢定于一是也。注‚弟子曾参‛。(指明注释范围)正义曰:
《元和姓纂》:‚夏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春秋时,为莒所灭。鄫太子巫仕鲁,去邑(饵刀)为曾氏,见世本。巫生阜,阜生皙,皙即曾点,曾子父也。‛《史记·弟子传》:‚曾子,名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少孔子四十六岁。‛注‚言凡所传之事,得无素不讲习而传之‛。正义曰:‚得无‛者,疑辞。郭氏翼雪《履斋笔记》:‚曾子三省,皆指施于人者言。传亦我传乎人。传而不习,则是以未常躬试之事而误后学,其害尤甚于不忠不信也。‛焦氏循《论语补疏》:己所素习,用以传人,方不妄传,致误学者,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二说皆从集解,亦通
同门解释
【意思】:(1)旧指受业于同一个老师。(2)旧指受业于同一个老师的人。
同门造句:
1、他们实际上是脊索动物,换句话说,和人类属同门动物,虽然它们没有脊椎。
2、比如,这使伊肯伯里和他的自由国际主义同门很难理解保守主义者对他们的批评。
3、看见迎面扑来的同门兄弟武器,只管躲就好。
4、记者日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聂远将和相恋两年的同门师妹杨光正式结婚。
5、这名17岁的小将可以胜任前锋和中场的位置,在同门兴格拉德巴赫的友谊赛中,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6、原意是通过同门夜生活的繁荣,或者可以说夜生活场地的变迁,来折射出汕大学生的生活态度。
7、然而,就其革新词体而言,即使在当时亦有一些不同看法,甚至出于同门弟子。
8、戴良在政治、文学等方面的成就,远比不上他的`同门师兄宋濂,但是戴良以其特立独行的方式抒写了自己的生命。
9、尽管如此,他们相互之间的评价仍未远离学术的轨道,他们的同门情谊也并未完全泯灭。
10、果真如此,我们将不仅失去一位同门、一位朋友,宗派亦将失去一位义工大将。
11、素朴的门楼立在青石台阶上,同门内高大瓦房相呼应。
12、以电邮形式持续发放同学会的活动及各方面的最新动态,将会是与同门积极保持联系的有效渠道。
13、与它的更便宜的同门相比,你得到了功率上的稍微增加,一个额外的HDMI输入端子和1080P升频。
14、我们在俄亥俄大学学商务的同门。
15、这款单反相机还有如下优点:因为镜头已固定,所以无需再为镜头移动配置内部空间,从而使得它比其它同门兄弟型相机更小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