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熠熠的导演兼演员,于月仙凭借其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导演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深刻且感人的电影作品——《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这部影片由她和张学松共同执导,张学松和汪德生联手编剧,阵容豪华,包括张灏耀、于月仙、荣茉含、王添和黑子等实力派演员倾力出演。</
这部儿童教育题材电影并非仅仅是关于草原的风情画,它是一部深度挖掘少数民族民俗风貌的力作。透过电影的镜头,我们看到了草原母亲的坚韧与慈爱,少年们在生活磨砺中的成长力量,以及对弱势群体如残障人士的关爱和包容。更重要的是,它以生动的故事,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于月仙的才华横溢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无疑在《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让我们一同走进电影院,感受这份来自草原的阳光和力量。
因为票房预售成绩低,而成为某些账号“群嘲”的对象。更是有账号发文嘲讽称,于月仙离开赵本山之后,什么都不是,竟然敢导演一部电影,票房那么低,简直是活该等等。这种嘲讽,显然并非电影行内人所为。真正的电影从业人员,很清楚,有些电影,从开始阶段便注定没有票房,但它非常有价值,用票房低嘲讽人家,其实是嘲讽者的无知无耻。
像于月仙老师指导的这部《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便属于必然票房低但确实是优质电影的序列。这部电影,以于月仙老家内蒙古大草原为背景,讲了一个孩子与贫困有关的故事:
在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上,色盲少年阿云嘎不慎弄坏了妹妹阿娜尔的近视眼镜,因为家境贫困,阿云嘎不敢告诉母亲塔娜弄坏眼镜的事。阿云嘎苦恼无钱给妹妹买新的眼镜,于是伙同小伙伴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挣钱”行动……母亲塔娜得知此事后,用一件件小事教育阿云嘎。阿云嘎认识到错误后,无奈之下,又做出了新的决定……
为什么说这是一部优质电影呢?因为它具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呈现的是孩子们在贫苦面前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没有让他们丢失本真,反倒是让孩子们更加坚强自立。从这个角度来论,这是不仅接地气,而且弘扬正能量的优质电影作品。对美好精神的呈现,正是电影人的“初心”。
想要票房,以于月仙老师的知名度,随便拍摄一部闹剧网络电影,逗得大家哈哈一笑,通过网络院线上映,也是轻松数百万票房分账的。但是,于月仙却没有追求这样的瞬间盈利模式,而是选择了另一种途径,拍摄真正优质的拿得出手的好作品,即使这样的作品不会有什么票房。像《阳光下的少年之我的无色世界》这样的电影,于月仙老师不拍,可能就真的没有人拍。
我们不少的文艺性质的作品,都是这种情况。盈利的电影,大家都争抢着拍摄,不盈利的甚至于注定亏本的电影,只能凭借电影人自己的良心去完成了。可能会有青年网友问,既然不盈利,又何必拍它呢?电影人的“初心”当中,很多是跟钱没有关系的,只有商人才谈利益,真正的电影人谈的都是价值传承与美学追寻。
看明白这一点,再反观那些嘲笑于月仙首次指导电影就票房扑街的声音,是多么的无知、可笑,甚至于可耻。最近几年,确实有些影视演员开始慢慢向导演方向转行。草根出身的喜剧演员王宝强,都拍摄了自己的电影《大闹天竺》。赵本山老师的弟子小沈阳、宋小宝也纷纷拍摄院线电影等等。
嘲笑演员转行做导演,看似站得住脚,但却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嘲笑之前,要先看看演员转行做导演之后拍摄出来的作品质量。陈思诚刚刚从演员行当专业到导演行,拍摄电影作品的时候,也是群嘲一片。但陈思诚通过《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为自己证明了“一切”,让那么着急群嘲的人“自我打脸”了。
对于于月仙而言,通过《乡村爱情》谢大脚这一角色被观众广泛熟知。但在成名之后,她能够安下心来,拍摄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优质文艺作品,其实是非常值得广大明星们学习的。我们有些明星,包括不少的媒体撰稿人,一切都朝着钱的方向看,忽略了在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之后,对精神文明的建树追求。
内蒙古老家的于月仙老师,能够为自己的家乡拍摄一部这样的文艺电影,真的不应该用票房低去嘲讽人家。扪心自我,我们那些急于嘲讽的人,又为自己的家乡做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