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有人居住。
尽管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仍有一些人在这片土地上居住和生活。主要是藏族人,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藏族人民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适应了这里恶劣的环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
可可西里的居民们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将野生动物视为朋友。他们积极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他们还传承着古老的民族文化,如藏传佛教、唐卡、歌舞等,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设办公室、保护管理科和计划财务科,组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外设五道梁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沱沱河保护站和库南科研站(含三个生态监测站),编制35人,行政上归玉树州人民政府领导,业务上由青海省林业局管理。
已建成森林公安分局和五道梁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楚玛尔河保护站、沱沱河保护站、卓乃湖保护站。截至2014年,管理局共有工作人员58名,其中森林公安干警13名,林政人员22名。临时工23名。格尔木基地占地面积5.03亩,有房屋21间。
可可西里气候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海拔高、气候干旱寒冷,形成了典型的高寒气候特征。在西金乌兰湖地区有一明显的相对暖区。年均温为-10.0℃~4.1℃,最低气温-46.2℃。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最冷月出现在1月份,最暖月在7月份。年均降水量在173~495mm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90%以上。可可西里地区由于受高空强劲西风动量下传的影响,成为整个青藏高原和全国风速主值区之一,年均风速分布由东南、东北向腹地及西部逐渐增大,等值线基本呈“喇叭口型”。风速在8.0~3.5m/s之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可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