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春
“一辈子没有享过福,眼泪流了几大挑。”这是尹秀华对自己过去68年生活的概括。1998年8月23日,尹秀华24岁的儿子在村里的堰塘游泳,不幸溺亡。2000年,尹秀华的女儿被确诊为精神类疾病,女婿不辞而别,至今杳无音讯。
把淘好的米倒入电饭煲,加好水,插上插头,检查是否通电后,尹秀华准备出发了。12月3日凌晨3时许,尹秀华背上背篓,左手握着扫帚和手电筒,右手轻轻关上门。
在夜色笼罩下,手电筒发出微弱的光,寒风中,尹秀华佝偻着身子,沿着新场乡到石圭镇的公路缓慢移动着,她仔细清扫着公路上的垃圾,能作为废旧变卖的纸张、金属丝、矿泉水瓶都被她拾进背篓。
清扫完3.5公里长的新场乡到石圭镇的公路,她旋即转移到长3公里的新场乡到土门乡的公路,重复着刚才的动作,此时,她额头冒出汗来。
“还好,今天总算有人陪着说说话。”尹秀华不停寻找话题与记者交谈,她说,必须尽快打扫完新石、新土公路,赶在新场乡小学早自习下课期间,去转运学生宿舍、教室的垃圾,说不定能捡到比往日更多的再生资源。
上午9时许,尹秀华回到家中,看着两个孙子给自己留下的早餐,她的脸上浮现笑容,额头的皱纹愈加密集深陷。她舀了一碗稀饭,吃起来。
吃过早饭,尹秀华去新场乡政府拾垃圾,直至中午才回家做饭。午饭后,她又去清扫新场乡小学的办公室,洗涤新场乡卫生院病房的床单。晚饭后,她如往常一样,去清扫新场乡的3个客货码头,晚10时许,她拖着蹒跚的步履回家休息。
尹秀华与两个孙儿居住在新场乡一条没有命名的街道的3间平房里,没有编号。尹秀华的“家”,除了半间屋子用作厨房,半间屋子用作卧室,其余的空间堆满了玻璃瓶、塑料瓶、纸张等能变卖的垃圾。“平常哪有时间收拾这些破旧,历来都是等到孙儿们放寒暑假了,才整理一次,一背篼一背篼地背到嘉陵江对岸的李渡镇去卖掉。”尹秀华一脸歉意地说。
“这房子是我表妹的,她全家外出10多年了。自打大孙儿上小学开始,我就租来住,已经8年多了。”尹秀华庆幸自己有这门亲戚,8年来,每年400元的租金从未上涨,换作别的租客,今年的租金至少已涨到2000元。
在不足10平方米的卧室内,摆放着两张木头架子床,“床是借的,衣柜是捡来的。”尹秀华指着一台17英寸的电视机说,这是5年前花200多元买的,让两个孙儿收看,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
中午,尹秀华把早上没吃完的稀饭倒进锅里翻热,她从来舍不得倒掉剩饭。而后,尹秀华往电饭煲里加水加米,给孙儿做饭。“这个电饭煲是邻居送的。”尹秀华说,家里每星期吃一回肉,她和两个孙儿已经养成了一日三餐就着泡菜吃稀饭的习惯。
尹秀华老家的两间房屋是土改时分到的,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改造,青瓦屋顶篾条墙,尹秀华的丈夫和女儿住在那里。
“两个孙儿成绩都不错,尤其是小孙子成绩很好。”两个孙儿是尹秀华最大的精神寄托,她最大的期盼是两个孙儿健康成长。
“周围的人都知道我是捡垃圾的,谁要有个牛奶盒、矿泉水瓶、废纸箱什么的,都送给我。”尹秀华说,乡邻送蔬菜、电饭煲、旧餐桌和借床给她,这些事让她很感动。
尹秀华租住的房屋没有自来水,每天需要挑水吃。邻居梁开军总是在尹秀华忙得没有时间挑水时,给她放自家的自来水。当尹秀华累得满头大汗回到家中时,梁开军会送去一壶开水,或者从锅里盛出一碗热腾腾的菜汤送去。
尹秀华每月为新场乡竹林湾村卫生站洗涤一次病房床单,从未要过一分钱的报酬。她说,就当是捡拾卫生站纸箱的回报吧。
尹秀华每月的收入仅有1000多元。她平常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积存了2000多元,准备用作大孙子明年中考前后的费用,不料被小偷一卷而空。哭完,她转念一想,小偷也许是因为生计所迫才对她家下手,而且,不能让两个孙儿知道这件事,于是,她迅速抹干眼泪,露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