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集电视连续剧《血色童心》简评
总导演:叶大鹰
导演:杨亚洲
扮演:谢廖沙
“该剧讲述的是四十年代生活在苏联伊万诺活国际儿童院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后代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学习、战争、生活的故事。取材于中苏两党友好交往中一段真实的历史。剧作者采访了包括毛泽东同志的女儿李敏,朱德同志的女儿朱敏等曾在国际儿童院学习的十几位老同志。形象地塑造了中共烈士的遗孤楚楚、罗小蛮、谢廖沙等人物。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后继有人,他们在党中央的关怀下,来到苏联学习。战争爆发后,他们有的积极投身苏联人民伟大的卫国战争,有的被关进德军集中营顽强生存。他们幼小的心灵饱受了战争创伤,同时也在战火中锻炼得更加坚强。 本剧在俄罗斯实地拍摄,情节生动、真实感人。明确表达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反对战争的共同心愿,呕歌了中国人民与前苏联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在纪念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奉献此剧,旨在重温历史,珍惜和平,呼吁全人类为在地球上彻底消灭战争共同奋斗。”
我认为看过这个作品的人,大多一定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作品基本做到了宣传所说的样子,的确真切感人,令人回味。它的演员挑的好,都是美丽清纯的各国孩子,成人演员也很自然亲切;它的场景和环境也尽量照顾到了真实,俄罗斯的原野、成片的白桦林、教堂、学校、莫斯科的街道、医院、工厂、纳粹的集中营、德国军官的阴森住所尽数收入,音乐和画面也做的很美或者很符合情节的要求,让人直接感受到时代和地域的气氛;它的故事改编于真实的经历,每一集开头,都会有当年在国际儿童院的学员的一段采访实录,比如朱德和毛泽东的女儿,这些采访给了电视浓重的时代背景和氛围。看过苏联卫国战争史料的读者,或者看过《青年近卫军》、《桌娅和舒拉的故事》等小说的读者,会感觉到它虽然没有反映得如同真实的战争那般残酷,但情境背景基本属实,足以撼动和平生活中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们,让他们一定程度地了解历史和人类的苦难,珍惜现有的生活,善待身边的人们。就是对于大人来说,也足以感动和反思。缺点是12集的篇幅对于一个这么优秀的作品来说太短,有些具体故事情节不充分,使得孩子们的一些心路历程没有最完美的表达出来。但无论怎样,它的立意,它的故事,它的演员,它的编导,它的画面和音乐,它的认真制作,已经足以使它成为令人怀念的经典作品。两个年轻主演陆毅和梅婷,他们的表现既清纯又自然,都不象是新手,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说是老练,即便他(她)长本身就长的很漂亮很动人,但这份自然清纯不是随便谁都能表达和表演出来的,而且又那么符合人物特征、人物心灵的历练过程和性格的变迁。
《血色童心》故事中主要的人物是楚楚、谢廖沙、罗小蛮,其他几个国际儿童院的学员,特别是谢廖沙的另一个女友,公主一般的俄罗斯姑娘刘芭。前三集是特别明亮灿烂的三集,孩子们相遇相识,享受和平的幸福阳光而不自知,参观红场、博物馆、俄罗斯婚礼、篝火晚会、雪地的嬉戏、阳光明媚的夏令营,都留下他们无忧无虑的青春身影和欢快笑声,也留下各种当时牵心挂肺但后来证明是微不足道的维特似的烦恼、争吵和嫉妒。在第三集结束的时候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在苏德边境夏令营的孩子们突然间全部从天堂深坠地狱:老师被当面枪杀,其他人被关入集中营。在一次逃跑行动中,谢廖沙逃出魔掌,楚楚和几个孩子被重新抓回去,继续在集中营中倍受折磨,其他孩子则被打死,包括那个本身就是来自德国的男孩。留在国际儿童院的孩子们有些随学校撤退,有些私自留下来要报效国家,最终因为年龄太小被军队拒绝,又与学校失散,独自在当时四面楚歌、粮食紧缺、生活困难的莫斯科晃荡,经受着另一种煎熬,这些人包括罗小蛮、刘芭和其他几个男孩,以及逃出来的谢廖沙。他们就是在自己的后方也在经受着战争的折磨和考验,需要顽强的精神才能生存和有尊严地活着。谢廖沙先是做搬运工,后来管理一个工厂,刘芭做护士,罗小蛮做邮递员,另一个同学则屈服于艰难接受了一个有钱妇人的包养。现在的孩子可能不了解战争的残酷程度,当时莫斯科等城市只能实行配给制,大批的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天都有很多人饿死和病死,片中一个妇女独自死在家中留下一个孩子,谢廖沙时常要去卖血,罗小蛮经常吃不饱,就是这种情形的反映。最后,身心遭受巨创而精神失常的楚楚被红军解救回莫斯科,已经参加红军的谢廖沙告别了刘芭,回到楚楚的身边,唤醒她的记忆,和她一起憧憬回到延安、共同为祖国而战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