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快结局的时候,一边是“出闺成大礼”,一边“焚稿断痴情”。林黛玉就这样香消玉殒。在她临死的时候,是李纨和探春陪在身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封建礼教的束缚。
因为婚礼的缘故,黛玉之死,身边居然没人,像晴雯的死一样凄凉。可是千金小姐,在两个丫鬟的陪伴中孤独死去,又有点实在说不下去。于是作者安排孀居的李纨来陪伴。
一、李纨是一个寡妇,理应避嫌
李纨是贾宝玉亲哥哥贾珠的妻子,但不幸的是,贾珠在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李纨便早早的成为了一个寡妇。虽然自己的丈夫去世了,但自己仍然是贾府的一份子,所以还是得坚守封建礼教。
在古代,新人的婚礼上,寡妇是要避嫌的,不能出现,以防撞了喜气。李纨是一个聪明人,即便别人没有要求,她自己也不会在婚礼上出现。在加上,李纨平日里与林黛玉交好,她也明白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情谊,所以她才会陪在黛玉身边。
二、探春明事理,也真心同情“木石之盟“
孀妇不便参加婚礼,李纨守着黛玉正好。可是作者大概是为了表现探春的仗义、多情、有担当,又把探春拉过来陪伴:“紫鹃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
贾探春比较明是非,她不仅深明大义,而且顾全大局,贾府做这样的事她心里最明白,为何促成金玉良缘,而让木石之盟被扼杀在摇篮中,贾探春最懂其中的道理。
所以贾探春是真心来看林黛玉的,她深知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对林黛玉的创伤很大,他也是来安慰林黛玉的,没想到林黛玉病的如此严重,对黛玉,探春是感到十分的惋惜和同情。
贾探春读懂了林黛玉,也看透了贾宝玉,贾宝玉是他比较欣赏的人,做一双鞋都不愿意给自己的亲弟弟,给了贾宝玉,他欣赏贾宝玉的痴情,同时欣赏贾宝玉的才华,这一次来他也是安慰林黛玉,让林黛玉坚持住,宝玉一定会来看她的。可惜,宝玉终归是没能来看黛玉最后一面。
三、贾府为什么放弃了林黛玉
林黛玉自从进入贾府以后,贾母对这个外孙女就特别关照,甚至地位比迎春,探春、惜春还高,把丫鬟紫鹃给了林妹妹,让细心照顾林黛玉,一切用度和其它姑娘一样,但贾母自己还不时补贴林黛玉。
后来贾宝玉和林黛玉关系近了一些,林黛玉更加受宠,贾府里,贾母是希望木石之盟的,但王夫人却希望“金玉之盟”。林黛玉模样可以,但是思想境界达不到封建家长的要求,所以在很长时间内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贾母,王夫人都没有表态。
随着林黛玉病情日益加重,贾府上下也看到了林黛玉不久会离开人世,这个时候带着热毒的薛宝钗成了香喷喷,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良家妇女,完全符合礼教,也近于传统,金玉良缘就这样被促成了。
最后就是悲喜两重天。黛玉至死也没见到宝玉,而宝玉,还以为自己娶了林妹妹,正欢欢喜喜呢。
一,李纨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家中男女无不读书作诗。李家是金陵大族,读书人多。以至于李守中教育女儿时,便以少读书为好。不需要女儿多读书光耀门楣。
他给女儿取名李纨字宫裁,取“女子无才便有德”,预示李家已经摸到了“道德传家”的门槛。
李家人善于诗书,李纨虽然作诗不擅长,品评却无人出其右。尽管小时候没有被父亲教育多读书,到底近墨者黑,着实渊博。加之又年纪长,正是社长不二人选。
二,贾探春提议最积极响应的也是李纨。以她沉稳的性格,竟然兴匆匆跑来,一进门就嚷嚷叫好,可知心中的雀跃。
李纨虽常年寡居心如枯槁,毕竟是青春年少,有些少年的种子依然深眠在心田之中。只要给机会,就会萌发。
起诗社游戏在大观园是第一次。但在以诗书见长的李家,并不新鲜。李纨小时候一定与兄弟姐妹们举办过。
海棠诗社的发起,让李纨想起少年时的游戏风雅事,也是她过往的礼仪。所以她自告奋勇要“作兴起来”。
三,贾探春提议起诗社固然是好事,却不适合她带头。毕竟园子里李纨为首,贾探春几乎排行末尾。起诗社到底不符合女儿本分。
所以,贾探春提议起诗社没问题,但要当诗社社长不可以。未出阁女儿以此为业,会让长辈不满也会连累李纨。且日后一旦出嫁,被婆家知道也不好。
李纨之前没提议是不想多事。既然贾探春提起来,她也高兴响应。从替贾探春考量,李纨认为自己当社长最合适。既能让姐妹们高兴,也能保护闺阁女儿名声。即便长辈不理解,一来诗社是探春发起,她响应。二来她做的面面俱到,不怕长辈责怪。可以说,李纨为了维护贾探春,确实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