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春水的意思介绍如下:
一池春水,原形容风儿吹皱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出自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原文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一池春水的相关造句如下:
1.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2. 一树碧枝吐芳香,一池春水展新颜。一对新人堂下站,一双父母乐开怀。一次交杯一世爱,一番对拜一生情。从今鸳鸯沐爱河,自此鹣鲽结伴舞。恭祝新婚快乐,恩爱永久。
3. 一抹春光,照进心房,一缕春风,飘来幽香,一池春水,涤去忧伤,一朵春花,渲染梦想,一轮春月,情谊点亮,一生祝福,永伴身旁,春分又至,快乐安康!
4.和风细雨,吹皱一池春水,让快乐融入河水,奔向幸福的海洋;雨打芭蕉,聆听雨夜寂寥,让平安融入夜色,走出健康人生。雨水节气,快乐飞扬,愿你幸福,如意吉祥!
5. 春雨沙沙,涨满一池春水;春雨哗哗,迎纳花的芬芳;春雨滴滴,浇开万千籽粒;春雨淅沥,催开满脸笑意;春雨阵阵,孕育生活的美好。雨水时节,一切顺利!
一池春水,原形容风儿吹皱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作品出处】
出自《谒金门·风乍起》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作品。
这首词上片,以写景为主,点明时令、环境及人物活动;下片以抒情为主,并点明所以烦愁的原因。全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作品原文】
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词句注释】
⑴谒金门:词牌名。
⑵乍:忽然。
⑶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⑷挼:揉搓。
⑸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独:一作"遍"。
⑹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
【作品译文】
春风忽地吹起,吹的那池塘春水泛起涟漪。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无聊地逗引着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放在指尖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创作背景】
冯延巳借这首词写自己这个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当时的苦闷心情。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作品赏析】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 《孔雀东南飞》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古代有以鸭相斗为戏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时建昌侯虑于堂前作斗鸭阑,颇施小巧。”古代小说《赵飞燕外传》中也说过:“忆在江都时,阳华李姑畜斗鸭水池上,苦獭啮鸭。”晋代蔡洪、唐代李邕都作有《斗鸭赋》。这里的“斗鸭”有人认为就是看斗鸭,有人认为是看水中的鸭子嬉戏,实际上是栏杆上的一种雕饰。从句式和意境看,理解为雕饰合适。女主人公心绪不佳,独自靠着栏杆站着,头上的簪随便斜插着,快掉下来。勾画出女主人公懒散的心情,《诗经·卫风·伯兮》中有“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从早到晚心中想到的是心上人儿现在何处?何时才会回到自己身边?喜鹊的再次鸣叫,又勾起她的期待,但谁又知道新的期待不是新的失落呢?无须过多语言,只这一句“举头闻鹊喜”就够了,词如池塘的涟漪,波折不停,最后掀起了一个较高的波浪,定住作结,婉转含蓄,耐人寻味,可以说,这一句是整篇词的画龙点睛之笔。
【名家点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风乍起"二句破空而来,在有意无意间,如柴浮水,似沾非著,宜后主盛加称赏。此在南唐全盛时作。"喜闻鹊报"句,殆有束带弹冠之庆及效忠尽瘁之思也。
四印斋刻《阳春集序》:冯词类多劳人、思妇之作,"忧生念乱,意内而言外。"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闻鹊报喜,须知喜中还有疑在,无非望幸希宠之心,而语自清隽。
贺裳《皱水轩词筌》:南唐主(李璟)语冯延巳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何与卿事?"冯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不可使闻于邻国。然细看词意,含蓄尚多。又云:"无凭谐鹊语,犹觉暂心宽",韩偓语也。冯延巳去偓不多时,用其语曰:"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虽窃其意,而语加蕴藉。
【作者简介】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