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迷茫年轻人的聚散地
“遗忘
”
文字 / 飞前朝
记得人生中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是19岁的一个冬天。
印象中的北京唯有中学课本中汪曾祺笔下的那“虾米熬白菜,嘿!”和《北京爱情故事》里冬日的北京,数不尽光秃秃的树和空荡荡的天空。
去北京时正是冬天最冷得时候,街道各处光秃秃的树是见到了。
但不知道是不是雾霾的缘由,在这座城市我感受到一种上海或是广州等同样作为一线城市所不具有的沉重感。
走在夜色里已是被雾霾层层覆盖的中关村附近街道上,人烟稀薄,整个十字路口偶尔才会撞上一个匆匆走过的行人。
这时候一种迷惘感突然蔓延,想哭不能哭,想笑不能笑,只是看着灰蒙蒙的夜空不知哪个方向才有归属感。
早晨醒来匆匆赶路前往下一站的时候,大口地喘息着,路过昨夜人烟稀薄的街道时,已是完全另一幅模样了,人来人往,于是我笑着跳进人海里。
在北京有一条大望路,行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把它改名为“大忘路”,他们说因为没有人真正属于北京,有的不过是遗忘。
认识徐磊乐是来自于投稿邮箱里的一篇投稿,他对我们说这是他来北京八年,第一次写北京。
09年的3月初,某火车站,20岁的徐磊乐踏上了西安往北京的火车。
火车上的少年还怀揣着刚过完春节对家乡的留恋。
匆忙的告别,一别就是8年。
徐磊乐至今还保留着每次往返西安到北京的火车票。
这一张张火车票是他和家乡之间唯一的连接寄托。
车轮转动,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
说着自己已是快要30岁了,不禁感叹“时光真的是不愿意等候那些还在原地的人。”
有那么多人不明白,这里到底有什么东西或者事物吸引着你,让你远离家乡行走在1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
远方未必那么好,只是找一个适合的地方不太容易。
也许还在寻找,下一站未知,总会有适合的地方。
徐磊乐的简介里写着他是一个独立音乐人,准确来说是一个没有太多人关注的独立音乐人。
刚来北京的时候就是抱着音乐的梦想,幻想着一切的美好。
他说:“北京包容着一切,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现实总是残酷。
唱过地下通道、当过酒吧歌手、服务员、助理、经纪人…
包含了音乐相关无关的事情基本都做过,总而言之都是为了生活。
还好幸运的是没有落魄到住过大家口中的地下室。
也曾遇到过骗子,也有好心的朋友至今仍是。
一路坎坷,时光一晃而过便是8年。
徐磊乐对我们说北京的冬天是一个神奇的季节,特别寒冷,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09年的冬天。
独自一人抱着电暖气,外边下着特大的雪,覆盖了整个台阶。
一个人独处总会难免有些伤感。
第6年对徐磊乐来说是最复杂的一年.
已经25岁的他开始思索来到北京这个地方的一个初衷。
对于未来开始迷茫.
“到底是直接这样下去?”
“还是选择一条新的方向去坚持?”
这也许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安排,让他选择了一个认为算是正确的抉择,离开了我坚守了3年多的工作。
离开之后就开始有好多朋友约见他,包括以前合作过的朋友从未见过面,大家相互都有一些交流。
有朋友就问你什么时候开始做自己的音乐?
从14年之后,发过一首单曲之后的徐磊乐基本都很少认真的去做自己喜爱的音乐。
“那就做点自己不留遗憾的事!”一段思索后的他做出了这个决定。
在做音乐的路上。
最早的时候徐磊乐开始选歌是觉得冬天应该会是有点伤感,第一想到的是创作过一段时间的《雪》,最早的时候做过一个demo,觉得没有那么好,还有一首就是《北京的冬天》。
在一天聊天的时候,他就找到了好朋友葛乐铭聊起来想做一首关于冬天的歌曲,发了两首DEMO听了一下,他觉得《北京的冬天》给他的印象会更深一些。
于是他们开始好几次的碰撞,表达了相互的一些意见和感觉,在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让这首歌有了一个完整的样子。
听完整个编曲,随着跳跃的节奏,他感受到了北京冬天的那种景象,穿过人流车流,戴上耳机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副记忆的画面。
有的时候结果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这个过程之中他是在努力找回到一种状态。
这八年来,有过兴奋,有过失落。
一切的言语一切的苦涩也许只有自己知道。
但这就是生活,必须欣然接受生活带给我的一切。
在北京的冬天,这个冬天不寒冷。
徐磊乐的故事说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
很喜欢他说的那句“有的时候结果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这个过程之中让我找回到一种状态”。
我们都曾试图找到自己最好的那个状态,或许徐磊乐的音乐还不会火,但他的故事依旧属于每个曾迷茫而又不甘心的人。
冬天,走在北京的大望路上,看着身边匆匆赶路的人群。
有的只是遗忘和被遗忘。
浮瓜冬蝉,在这里找到你的故事与独立思考。
一个被人们称为老戏骨,备受观众尊重的赵立新,在自己的个人账号中发布了一个问题,却引起了众人的轩然大波。他在自己的账号中发文:日军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且烧掉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我们无法明确,这究竟是一个单纯的问题呢?还是这所谓的老戏骨在为日军洗地。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不知道答案,那我告诉你。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不知道这样一件事,那就是“故宫文物南迁”。1933年1月31日开始,山海关失守,故宫博物院就开始进行了转移文物的工作。从2月5日那晚开始,两千多箱文物从神武门的广场起运,准备前往上海。这之后,文物转移中的一部分,也是第一批而已。
之后,随着上海的沦陷,文物又开始了自己的再一次辗转。从上海向西边的南京,四川等地封存。在这场从1933年开始,到1958年的文物南迁中,一共移送了将近两万箱的文物。你问我,为何没有抢文物,那你可曾知道,当年故宫中的部分文物很幸运的被转移了呢?故宫中的大部分文物被保留,是因为曾经有英雄在锲而不舍的保住着它。
再来说,那些留在故宫的文物真的保住了吗?在一些报道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有些被运走的文物被艰难的保存着。而那些不幸留在故宫中的文物,是遭遇到豪杰的。在故宫中,本来放着明代的铜缸和铜炮的,但是,这些文物却被日军拿来炼铜了,就是为了补他们军用的不足。你现在还能说日军占领北京,没有对文物造成损坏吗?
再来回答一个问题,为何日军占领北京八年,没有烧毁故宫。因为人家的目标就不是要让故宫和北京毁于一旦,而是想要做到所谓的长期占领统治。日军当时想的从来都不是殖民和侵略,而是毁灭。他们留住故宫的目的,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们想要等到有一天,让他们的天皇住到这座百年的建筑当中。
我们拒绝虚伪的历史,但同时我们更要正视那些确实存在和发生的历史。当年的北平被占领八年,日本侵略者在我们的土地上作威作福八年,让无数的百姓生活在他们的嚣张统治下,让我们的发展遭受了那样沉重的打击。你怎么能够扭曲这段历史呢?时光流逝,而我们在面对这段历史的时候,更应该做到的是,尊重历史,保持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