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香港1月14日消息:在电影审美范畴,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譬如优美,常给人们带来欢乐、美好、光明的享受;怪诞,各种离奇古怪形态以及玄妙幻想,则常有讽刺的喜剧感;滑稽、荒诞、谐趣、幽默表演,效果可逗笑,引起人们欢乐情绪;残暴,则是破坏和谐、善良的伤害罪行,令人颤栗、鄙夷、发指;而邪恶,它的畸形、诡异、丑恶行止,常是某些颓废、病态的反映,则令人产生厌恶感。
邪教在西方电影中,是个经常被渲染的热门题材,因为这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政局动荡、经济不景、战争频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世风颓败等等因素,使人愤世嫉俗,因此许多“新宗教”应运而生,以各种异端邪说,例如宣扬世界末日来临的“末世论”唤起人们的共鸣,神秘主义的诡异奇能,产生了妖言惑众的效应,使信徒迷醉于其中。
掌握神秘诡异题材,足以经营诡谲、畸邪的吸引气氛,同时邪教与暴力、恐怖总是分不开,这则是炮制血腥、核突、惊吓的刺激元素。其实许多西方电影热衷邪教题材,更主要的是看中此类素材的噱头性。
像诺特·德尔执导的这部西班牙电影《无名死婴》(The Nameless),讲述一个女孩被人杀害,尸体烧焦面目全非,可是五年后,她的妈妈接到女儿的电话,声称自己未死,恐惧地向妈妈求救。影片拍的是这位母亲平息下来的心情重新激起恐慌,将信将疑地与一位退休警探到处寻找女儿的下落,逐渐发现这跟邪教有关,到了找到女儿,才知道这是邪教的圈套,那位邪教头子说:“我们故意给你线索引你来,就像蜘蛛结网引你上网。”母亲见到女儿本来狂喜,可是女儿却怒目相对,声称她已没有名字,不再是她的女儿,而要做“圣人”。
《无名死婴》影片整体还是比较凝重经营诡秘气氛,女童死后复致电求救便具奇诡;杂志记者收到邪教影带,也是迷离线索;主线落在母亲和警探的追查,到狱中向邪教头子大讲“邪道”;还涉及妈妈分手丈夫的纠缠和被杀,并在墙上留血字,织成迷网。影片有不少美国同类片的影子,但拍得较沉闷,对白较多,但邪教邪行及目的却语焉不详。其实本片如果多点描写女童的纯洁、稚嫩、可爱以及她与妈妈的亲情,这样美好的孩子却被“邪化”了,已足以说明邪教的邪恶。(香港文汇报马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