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鹰坠落》评价如下:
《黑鹰坠落》是美国导演雷德利·科斯特指导的战争电影,其以1993年索马里战争为背景,该部片获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混音及最佳电影剪辑奖项。本片描述了1993年的摩加迪沙之战的战争情况,片中描述由美军三角洲部队及美国陆军游骑兵所组合而成的战斗队伍,与索马里数以千计的武装民兵缠斗的故事。
作为一部战争电影,残酷的战争画面和无孔不入的价值观宣传自然是其影片的一大卖点,然而,作为一部经典的战争电影,其在电影艺术方面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接下来,我将试图从电影的影像、主题等角度来分享下这部电影。
《黑鹰坠落》大量的艺术手法有效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例如在镜头方面,在电影开头,导演通过一系列慢节奏的镜头剪辑,渲染了一种压抑、沉闷感,昏暗的色彩、残破的建筑以及处处存在的尸体,每一个镜头的切换都反映了同一种悲惨的画面,画面与画面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区别,导演通过这种方式,反映了在饥荒之下,索马里处处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当镜头从细细的沙土上缓缓移动,俯拍一个枯瘦如柴的人在包裹一具已经饿死的尸体,从一个死去的人的脸上慢慢向下移动,在横移中将饥荒的景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并配以字幕对这一切做了简要的说明,这些对理解电影都是非常成功的。而当美军黑鹰直升机出现时,导演换做俯拍镜头来表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民众疯抢联合国赈灾粮的场景。
一方面,俯拍视角可以反映出美军从直升机上俯视整个区域的视角,另一方面,地面上的混乱和直升机上的相对有序也为两者营造出一种距离感和冲突感,打着人道、争议旗号的联合国救济对灾民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而艾扎德的民兵在联合国红十字会旗下屠杀抢粮食的摩加迪沙民众的画面,造成一种视觉上和现实的强烈冲击感,让人深思,也为后来美军的介入买下了伏笔。
电影的色彩方面也是一大亮点。作为一部战争电影,电影中的战争剧情非常丰富,在所有的战争场面中,主色调都是偏灰冷的。风沙、扬尘、硝烟等在色彩上给人一种很沉重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在电影开头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无处不在的摇镜头则从侧面反映了战斗的紧张。影片在细节处理上也非常出色,爆炸场面四处飞扬的碎石和土块,以及战斗中每个士兵的表情都处理得非常到位,士兵脸部的特写将其在战争中的恐惧、紧张、失望和对战友的兄弟情等复杂情感都生动的呈现出来。
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震撼力,同时也有效得将战争这一宏大的主题与个人结合起来,这种处理方式是美国战争电影的典型特色,强调战争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在镜头处理上,导演有效运用了镜头切换来丰富电影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民兵进攻的大景别镜头与游骑兵队员的小景别镜头结合,使得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
在快节奏的战争过程中,电影往往会突然插入一个短暂的慢镜头,来表现美军的伤亡场面,突然地慢镜头给人以时间凝固之感;在城市巷战中,采用平行蒙太奇手法,不断在游骑兵部队和索马里民兵之间进行切换,把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种动作交叉剪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
导演在画面构成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当三角洲部队突入建筑逮捕艾扎德政府政要时,导演并没有平铺直叙得采用普通视角进行拍摄,而是有效利用了线条——以低机位快速穿过围栏进行横移,表现出三角洲部队快速制敌的行动。
一部电影如果没有一个中心的思想是不能成为经典的,特别是以战争为主题的电影。战争作为一种人类矛盾的最极端解决方式,对人性和人类社会的反映是极为深刻的。电影开头就用字幕的形式展示了柏拉图的一句名言——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的终结,突出了本片的反战主题。
在展示战争残酷性的同时,导演也通过镜头反映战争下的人性:透过儿童剖析人类本性,并在战争中讨论了宗教等一系列问题。在一个镜头中,一个小男孩失手打死自己的父亲。而面对此景的游骑兵战士在稍作犹豫之后,放弃了枪杀那个小男孩的念头。
在这里,导演可能是要讨论:这场战争到底是谁的战争?索马里的民兵和美军在这场战斗中到底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不是他们自己的战争?放下武器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
电影中有很多孩子的镜头,在房间里默默向大兵挥手的小女孩,在美国大兵前跳舞的小孩,当然还有作为屠杀机器的小孩,哪一个是小孩子应有的面貌,或者说是人类应有的面貌,这里不言自明。
礼拜场景在电影中两次出现。确实我们看到影片中的教徒都在礼拜时虔诚得祷告。但是,祷告结束后,他们却又重新拿起枪来进行屠杀。
所以,这不禁让人思考:宗教的意义是什么?宗教是否真的可以抹去人们内心的罪恶,可以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在神的指导之下,能不能迎来世界的何平。还是如马克思所说,宗教只是一种精神鸦片,只是用来麻痹自己的一个工具。影片给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影片的意识形态宣传还是非常明显的,影片成功为观众塑造了维护世界和平、致力于保护人权的美国大兵形象,同时,对非洲人(特别是黑人民兵)有一种刻板印象,表现了他们的愚昧、落后。
影片还为观众灌输了一种强烈的价值观——No one gets behind(虽然影片中三角洲为救一个飞行员牺牲了两个战士)。在激烈的战争场面中,观众很容易被影片灌输导演所希望传达的价值观。
所以说,无论是从技术制作方面还是从主题表现方面,《黑鹰坠落》都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战争电影,而我国目前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在这两方面与之还有很大的差距。
是的,黑鹰坠落有第二部。名为《黑鹰坠落:救赎》。
《黑鹰坠落》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美国战争电影,讲述了美军在索马里的军事行动中遭遇的困境。而《黑鹰坠落:救赎》则继续关注这一事件后的故事,揭示了美军士兵在事件后的心路历程和他们的家庭所面对的困难。
第二部不仅进一步展示了战争对士兵的影响,还更深入地探讨了家庭、友情和牺牲的主题。影片通过细腻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战争背后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挣扎。
例如,在《黑鹰坠落:救赎》中,某些士兵在回国后需要面对身心的创伤,以及与家人之间的疏离。影片通过这些士兵的经历,展现了战争对个体和家庭的深远影响,以及人们在困境中寻求救赎和希望的过程。
总的来说,《黑鹰坠落:救赎》成功地延续了第一部的主题,同时扩展了故事的深度和广度,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视角来看待战争及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