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我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后,神速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积极准备横渡长江,南下解放全中国。蒋匪面临死亡,拼命在长江南岸加强修筑防御工事,妄图依靠长江“天险”作最后挣扎。
在大军渡江之前,我军某部为了更好地了解对岸敌人的江防情况,特派侦察部队李连长带领一个侦察班,先遣渡江去侦察敌情。他接受命令后,就率领了吴老贵、周长喜、杨威、小马等九人,在黑夜里乘了一只帆船机敏地渡过了长江,进入蒋匪占领的白马山区。并与当地游击队长刘四姐取得了联系。
那时,敌人已发觉江边铁丝网被剪开缺口,天一亮,敌军情报处长便会同当地伪保安队队长侯登科,出动大批军警,分头在白马山山南、山北一带进行搜索。情况是非常紧急的,李连长他们必须突围转移到游击队根据地去。一天夜里,他们用计哄开了侯登科家的大门,捉住了这个恶霸。然后,吴老贵假扮成敌人军官,其他人扮成敌军士兵,押着侯登科巧妙地通过了敌人封锁线。在到达根据地的时候,侯登科企图泅水逃跑,被刘四姐一枪打死在水里。
到达游击队的根据地以后,李连长就紧张地工作起来了。他们几个人都化装成老百姓,混在被强征去修筑江防工事的民夫队伍里,进入了要塞地带。吴老贵和小马在李连长指示下,搞到了一份江防工事图,把它塞在鱼肚里,交给化装成卖香烟姑娘的刘四姐带回去。当晚,我军突击兵团指挥部便获悉了李连长发来的敌军情况的详细报告。那时候,我军预定的渡江日期已经很近了,参谋长再度指示李连长,必须随时随地掌握敌情,一有变化,即刻汇报。
不久,李连长他们又获悉敌人增加了一个火力很强的榴弹炮团,由于敌人严密地封锁消息,炮位和数量都摸不清楚,李连长就布置了一个深入虎穴的办法,在公路上截获了一辆要到炮兵阵地附近去砍树的敌军卡车,大家化装成敌军模样,由周长喜驾驶着,开进了敌人榴弹炮阵地,出色地侦察到榴弹炮阵地的情况。但在他们驾车回来时,却被敌人发现了。敌人拼命追击,形势危急万分,周长喜不幸中弹负伤,大家只有赶快上山。周长喜为了掩护李连长他们脱险上山,便把卡车开足马力,直向敌人军车冲去。周长喜同志在完成掩护任务中壮烈牺牲了。
由于军事秘密一再泄露,敌人陋羞成怒,派遣特务,探明了游击队根据地,出动大批军队,企图消灭这队侦察兵。正当李连长和江北通话,报告榴弹炮情况时,敌人攻进村子,炮弹击中了报话机,和江北失去了联系。李连长只得率队抢上山头,居高防守。
等到天黑以后,就派遣吴老贵和小马奋勇突围,乘夜泅渡过江,把这份报告带给指挥部。他们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来到江边,吴老贵为了掩护小马过江.和敌人进行顽强战斗,英勇牺牲。小马在江中挣扎一夜,筋疲力尽。正当我军指挥部为断了与李连长的联系而焦急时,小马把报告送到我军参谋长手里。这时,李连长也率领部队突围出来,到达江边青龙山。江南江北都发出信号,预示着总进攻就要开始了。
1949年4月21日,我军万帆齐发,大炮雷鸣,把敌人沿江的工事全部摧毁。大军像排山倒海似的渡过长江,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小马也见到了李连长。侦察英雄们又投入了继续南进的行列,去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渡江侦察记》是1954年由汤晓丹执导、孙道临等人主演的一部黑白战争片,主要讲述渡江战役前夕,我军小分队渡过长江、深入江南敌后侦察的惊险故事。1974年重拍彩色《渡江侦察记》,因为所处特殊时期,影片整体质量和水平,都不如当年的黑白电影深入人心。
“黄河黄河,我是长江”,这是《渡江侦察记》中最为经典的一句台词。我们小时候玩耍时,经常把手握成报话器的形状,不断呼叫“黄河黄河”、对方则回答“我是长江”,偶尔也有调皮的小伙伴把接头暗号改为“我也是黄河”,大伙就会哈哈大笑,在这样的简单中寻求快乐。
著名老演员陈述饰演的敌情报处长,佩戴金丝眼镜、注意军容仪表,孤傲矜持、温文尔雅、狡猾阴险、心狠手辣,可以说是陈述本人、也是《渡江侦察记》最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之一。
影片中的小人物,比如络腮胡子吴老贵的风趣幽默、爱讲故事,随身携带盛白酒的军用水壶;比如机智勇敢的小马,最终拼尽全力游过长江、将情报顺利送回江北,等等,可以说影片小中见大、避免高大全,很接地气、也栩栩如生。
在敌人的追击过程中,周长喜不幸中弹负伤。为了掩护李连长他们脱险上山,卡车开足马力,直向敌人军车冲去、最后壮烈牺牲。“长喜,长喜”,随着一团火光、随着这样的呼喊、随着李连长等人脱帽默哀,嘈杂的露天场地突然安静了许多,人们以这样特殊的静谧向英雄致敬、向经典致敬。
影片中的游击队长刘四姐,苦大仇深,率领游击队员积极配合侦察分队敌后开展活动。最难忘的是侯登科跳到水中想逃走,刘四姐说了句“他跑不了”,甩手一枪,水面冒出一汪血水。我们小时候简直羡慕死了,经常学着她的语气说“他跑不了了”,嘴里面“啪啪”两声,小伙伴哎吆一声倒地装死,这样的桥段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1954年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经典依然是经典;即使从我们看露天电影的七十年代算起,至今也有四十多年了。重温经典,有时候止不住热泪盈眶,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历历在目、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