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森林夏秋篇》赏析
开篇是一个座落在山谷里的小村庄,山谷上空被乳白色的湿气笼罩着,像仙境一样。
主人公旁白:逮着连绵阴雨中放晴的空隙,从山口往下看,小森好似沉睡在蒸气下,土壤里的水蒸气,争先恐后地要散发出来。小森地处盆地底部,山里的水蒸气不断地涌入这里,湿度随之也不停升高.....于是,一个被绿色的田野包围着的郁郁葱葱的小村庄出现在眼前,安宁、祥和、与世无争。
影片由一幅幅美丽如诗的乡村生活画面组成。人物很少,台词也少,大多数是主人公在田里劳作,在家里做各种食物,以及大量的旁白。于是,影片有了一种其它电影没有的宁静气息。
春天播种,夏天管理,秋天收获,冬天储藏,遵循四季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有些像摩西奶奶的画,充满了温馨的生活气息。
影片的每一句台词都富于哲理,符合一贯的日式审美——素、简,却耐人寻味。是主人公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在寂静和努力中,慢慢地重新领悟生活的意义,返璞归真的生存感悟。
“掉落一地的果实,只能慢慢腐烂,拼命长大结果,到头来却付之东流。——把你们做成果酱吧。”
“做菜能看出人心——现在就是我的心的颜色吗?”
“幼年时代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幼年体验非常重要。”
记得小时候,一到秋天,外婆把还没成熟的红豆荚采回来,用稻草扎成一小把一小把放在饭锅上蒸熟,那是我们饭后的零食,嫩、香、新鲜。或者把红豆剥出来,煮红豆饭。那种天然的食物的香气,我能多吃两碗饭。剥下来的豆荚外壳,外婆编成小螃蟹,一只一只爬在桌子上,极其有趣。
霜降后微凉的早晨,邻居家捧着一碗新鲜红豆煮的汤在喝,热气从古朴的粗磁大碗中氤氲上来,那是一种特别温暖而美味的幸福。
这些,是属于童年的记忆,再难忘怀。
清晨,市子走过空无一人的田野,她说:“稻子会听着人的脚步声长大。”稻田里的水快流干了,她蹲在田埂上,侧耳倾听。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她走过去,发现鼹鼠把田埂钻了一个洞,她伸出脚把洞给踩实了。
夏日夜晚,她独自坐在灯下看书。屋外不停有不速之客冲着灯光过来:蛾子、独角仙、萤火虫...
在采胡荼子时她说:“我是乡下姑娘,能比的只有体力,可是他能抓到,自己却抓不到,觉得好不甘心。”
这些是独属于电影的美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生活。它来源于生活,却摒弃了生活的琐碎和辛苦。就像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现实生活却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小森林:夏秋篇》 观后感
最近无意在电视上看到一部日本的电影《小森林》。它有有两部,一部是夏秋篇一部是冬春篇。出于好奇为何这部电影的评分会如此高就先看了夏秋篇,整部电影没有什么情节,女主由于在城市生活中感到迷茫,就回到了她曾经和她妈妈一起生活的地方小森林过起了一个人的生活。小森林景色优美,但是交通不便,去小镇上买点东西基本上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就好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与外界隔绝。
小森林的居民们都是自给自足的。女主来到小森林后,一个人做农活,给自家田里的水稻拔草,自己种番茄,自己锄地除草等等,然后用自己种的食物给自己做美食吃。为了做一个蘸酱,先要去树上采果子,然后把果子洗干净,然后把果子捣烂,最费功夫的是要把捣烂的果子里面的籽一个个的挑出来,然后再熬制,花了大把的时间最后只有两小罐的蘸酱。整部电影里,会放女主几道做美食的过程,然后再吃掉它。不知为何我也看得入迷了。
它并没有详细地告诉你一道美食是如何做成的,到了什么样的季节就会有什么样的果实,然后再用这个果实经过女主的巧手做成美食。没有过多的话语,有时只是一些简单的语言,但神奇的是我却觉得非常喜欢这部电影。非常非常喜欢。看了之后会觉得莫名的解压。看到一个人就单单是为了吃,却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一道菜甚至是半年前就开始准备了,从一颗种子入土开始,锄地浇水除草除虫,都是很大的体力劳动而且很花费时间,常常回来腰酸背痛的。然而她却是异常的有耐心,农活做得认真而负责,有条不紊。繁琐的农活和家务活并没有让她烦躁,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平和的感觉,无论面对什么都很淡定的那种。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自己体验。在她身上有一种认真踏实的感觉,正是我所欠缺的。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却没有耐心急于求成,干了这件事情还想去干别的事情,毫无定力到头来一事无成。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自己把鸭子从小养到大,然后再自己亲手杀了它,除去鸭毛,然后再熟练的分解鸭子的各个部位,用庖丁解牛来形容真的不过分。非常震撼的感觉到了女主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和对食物的尊重。她非常了解鸭子的结构和部位,知道哪个部分适合怎么个吃法。一个年轻女子主动的去杀一只鸭本来就已经很少见了,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她对分解鸭的操作是这么的熟练,此刻我是敬佩她的。
小森林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平静和安宁的感觉, 同时对平时常见的食物多了一份尊敬。好好的生活,从吃饭开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