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我天地是真实故事改编,是发生在1984年英国煤矿工人大罢工时的故事。
11岁的小男孩比利·艾略特是一位煤矿工人的儿子,从小就和他的父亲、兄长生活在英国的北部小镇。他每周要去上拳击训练课。
一天,在上训练课时,他偶然接触了芭蕾舞,这美奂绝伦的艺术立刻深深地迷住了他,而这个男孩也让严厉的芭蕾指导老师威尔金森夫人眼前一亮,她发现比利是一个很难得的、极具天赋的芭蕾苗子。
威尔金森夫人有着一张过于尖刻的利嘴,手里也总是拿着一支香烟,可当她看到比利有如此难得的舞蹈潜质时,也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她甚至放弃其他的芭蕾女弟子,全身心地培养比利。
然而比利学习芭蕾的事情始终瞒着他那独身的父亲和专横的兄长。矿上的罢工工潮,使他们在为吃饱肚子而努力地挣扎着。
当他们终于发现比利把学习拳击的学费浪费在了毫无男子汉气概的芭蕾上时,一场家庭冲突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比利的祖母也不赞成他去学习芭蕾。因此他只能从他的好朋友迈克尔那儿找到一丝安慰,这也使得俩人的友谊进一步加深了。
与此同时,威尔金森夫人也积极鼓动比利去报考伦敦的“皇家芭蕾学校",她认为在那里,比利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也可以彻底摆脱家庭环境对他的巨大压力。而比利却陷入了对家庭的责任和实现自己理想的矛盾之中,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对芭蕾的爱是他无法抗拒的,芭蕾是他的所在,也是他的命运所系。
影评
《跳出我天地》并不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反而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电影,它既让你看到了坚持的力量,也让你看到了现实的残酷。比利代表了坚持梦想的一群人,老师威尔金森代表了没实现但依旧热爱的人群,而比利的家人则是抛却个人喜爱只为生活的人。
他们的生活各有各的难,各有各的苦,但这就是生活,有遗憾,努力了但结果不理想。回首往事时,或许会后悔自己的某一个选择,但也能自我安慰道:现在的生活也不错。
作者|金鱼派
01
你跳舞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不知道。觉得不错,有一点僵硬……但是只要一跳舞,我就会忘记全部的事情。然后……好像不存在一样,一切都消失了。我感觉到身体在改变,好像,好像里面有一把火。剩下我在那里,像小鸟一样,在飞翔。像电流一样,对,就像电流一样。”
这是《跳出我天地》中小镇男孩比利,参加皇家芭蕾舞学员的面试时候的问答。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真正的幸福其实是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甚至忘记时间忘记一切,并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的状态。他把这样的状态称之为心流。
11岁的男孩,第一次看到芭蕾,眼睛就挪不开了,不由自主,无可救药地加入到芭蕾学习中去,戴着哥哥的耳机跳舞,紧张的时候在内心舞蹈,高兴的时候走路都能跳起来,这就是热爱。
02
“我知道对你来说我想是褪了色的记忆,这或许是件好事,因为你已经不再伤心,虽然我不能看你长大,不能陪你哭,陪你笑,不能听你叫喊,更不能骂你,但是我一直在你身边,和你一同度过一切。”
以上这段来自妈妈的信,比利提前打开了它。他开冰箱喝牛奶的时候,妈妈好像出现了,阻止他对着瓶口喝,喝完之后叮嘱他把牛奶放进冰箱。但是当他关上门,妈妈却消失不见了。妈妈的每一句教导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就好像一直陪伴在身边。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从来没有珍惜只是觉得烦躁,珍惜身边的人,因为可能未来的某一天想听一句唠叨都是奢侈。
03
回首成长之路,我明白了:梦想的实现充满了挫折。
即便是有天赋,比利还是经历了父亲的反对,内心的不确定,以及对外界的否定。出生于旷工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大老粗,一切事情想到的都是对抗和暴力,故事背景就是一场大罢工。黑色的警车,制服,强硬的手段,反映了一种冷酷的现实。在这样的环境下,梦想开出的花朵尤其让人怜惜,是充满希望,振奋人心。
当父亲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儿子比利跳一场完整的舞蹈,他眼中带泪,感动并骄傲着,甚至带着丝丝懊悔。因为家庭关系,他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自己的孩子,认为男孩子从小应该学拳击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但是他的拳头没有战胜现实,眼看着自己的大儿子差一点以暴制暴自毁人生。
父亲的转变带来了全家人的支持,然而这次却轮到比利自己不确定了。比利很清楚为了参加这次皇家舞蹈学院的面试,自己和家庭都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 ,他压力非常大,处于一种焦虑,又有点狂躁的状态,进去面试之前他甚至要放弃,所以整个过程完全不在状态。
在候场区遇到家境富裕的小男孩,调侃这场考试,大不了明年再来。让比利认为这是一场闹剧,甚至怀疑这一切都是上流社会的游戏,评委根本不会让他这样的穷小子通过。好在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才有了黑天鹅的纵身一跃。
04
社会心理学家海蒂·格兰特说过:人往往会有“被洞悉错觉”,认为别人应该了解自己所思所想。但实际上,我们不说,别人很难知道。
小男孩比利总是觉得父亲不会同意他去学芭蕾,因为那是女孩子的专属技能,男孩就该学个拳击,做个充满力量感的男子汉。
于是他就偷偷地拿着报名拳击课的钱去芭蕾老师那里报到,每天在一群白天鹅里,后蹲,右手扶把杆,左臂向前打开,上举过头。他听到音乐就想舞蹈,跳跃。芭蕾舞老师是个沧桑的中年妇女,有时候把他挑出来单独指导,扔给他一双芭蕾舞鞋,鼓励他继续,每个月准时找他收学费。
比利的父亲第一次看到他混迹在女孩堆里跳芭蕾,那种诧异而愤怒的表情,就像有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一样。小男孩比利的哥哥总是叫他娘娘腔,可能因为失去母亲后,比利一直显得很软弱,毕竟他只有11岁,母亲的突然离世,让他很难适应,他的生活里总是不时响起妈妈善意的提示,使他更显独立,同时又令人心生悲悯。
他像他的母亲一样热爱音乐,他经常会弹客厅里的那架钢琴,曲不成调,爸爸总是叫他别弹了。所以他认为父亲一定不会让他学跳舞的,而且还是跳女孩子才学的芭蕾。他抬头看看钢琴架上母亲的照片,如果妈妈在,他一定会让我继续弹下去,也许芭蕾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他从来不指望父亲同意,而是遮遮掩掩,战战兢兢地偷偷学习着芭蕾。
比利总是认为他的父亲已经了解了所有事情,潜意识里已经否定了这件事的可能性。第二次偷偷练舞被抓包,老父亲酒劲未过,父子俩相视老半天,这次比利也没有开口,只是用舞蹈表达了他的坚定梦想,没想到引得老父亲热泪盈眶,连夜跑去找芭蕾女老师表示要凑钱带比利去参加皇家舞蹈学院的面试。
之前陈小春带儿子Jasper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早上所有孩子们都需要去村长那里领早餐,但是他们必须先完成一个任务才可以顺利拿到早餐。那就是将篮子中的花生米放到缸里,节目组故意把缸的底部弄破,倒进去的花生米会直接流出来,爸爸们在暗中观察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会如何处理。
孩子们发现缸坏了之后非常着急,都在想办法把缸修好。陈小春的儿子看到这样的情况后,马上去喊村长,他先是把村长喊回来,在村长表示自己没有办法后,又开始求助摄像大哥。
求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求助会让人感觉到自身之脆弱。但是在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没有人能独自成功。
《绿皮书》中Tony也说过: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反之,如果踏出了这一步,我们才有可能发现世界的包容性已经越来越大。
比利的同学兼朋友,迈克,特别喜欢穿女装,其实他才是隐藏的同性恋,圣诞夜他深情亲吻了比利的脸颊,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探索感知自我。如果你不说,又怎会知道别人如何看你?
写在最后:
导演轻描淡写带过比利和儿时玩伴的感情,又让我对腐国有了一种新的看法。对于孩子的发展不干涉不强求,这部剧不仅是一部音乐剧,也是一部讲述比利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的作品。同时我们也应该教导孩子永远不要放弃沟通,让别人理解,世界对你而言才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