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好看的电影电视剧网站
 看过

盛信影院为您提供《《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免费看完整版》高清全集免费在线观看地址,影片主演列表、海报图片、上映更新时间、影片相关资讯、主演其他影片、 以及《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免费看完整版剧情等内容。
 在线播放地址

ckm3u8


 相关问答

托马斯·曼的故事、作品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国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托马斯·曼1875年6月6日出生于德国北部港市吕贝克。他的父亲是经营谷物的巨商,母亲出生于巴西,有葡萄牙血统。托马斯.曼是五个孩子中的老二,长他四岁的亨利希·曼后来也是一位著名作家。作为成功的商人,托马斯.曼的父亲作风实际,在吕贝克很有影响;而他从母亲那里则得到音乐、文学和艺术的熏陶。父亲的实用主义与母亲的艺术气质所代表的二元性,成为托马斯·曼后来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 尽管青少年时代的托马斯·曼并非是一个缺乏天赋的孩子,但是,他对于学校的课程表现地毫无兴趣。他更愿意致力于发展其由来已久的对于写作的爱好,并以散文随笔和作文的形式参与其与他人共同编辑出版的杂志《春天风暴》。在一封保存下来的1889年的信中,当时只有14岁的托马斯·曼在信的末尾属名“托马斯·曼,抒情戏剧诗人”。这反映了托马斯·曼对于自己将来当作家这件事是很认真的。 托马斯·曼的父亲于1891年在41岁的年龄上早逝后,孩子们被指定了一位监护人。这位监护人认为,托马斯·曼离开学校后应该选择一个正当的职业。托马斯·曼顺从了这一意愿,并且在此之后任职于一家火灾保险公司。在办公桌前的工作对于托马斯·曼来说极其无聊和不具挑战。一则关于他的轶事至今仍无争议。是说,在他誊写清单时偷偷从事写作。 1892年,曼的母亲迁往慕尼黑。托马斯.曼则留在吕贝克完成大学预科学校的学业。他把大部分精力转向了文学,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毕业时只得到了一个“中等”文凭。 1893年,托马斯·曼离开吕贝克前往慕尼黑。1895年,托马斯·曼放弃了在火灾保险公司的工作. 1894-1896年间,他参加了慕尼黑技术大学的历史、艺术和文学课程。最初,他心里想着的是选择从事记者这一职业。中学时期的毫无目标,依然在他大学学习期间延续。 当1896年托马斯·曼年满21岁时成年时,他有资格从父亲所遗留下来的财产中获得每个月160到180马克的零花钱。这样,他就有了足够的收入。托马斯·曼决定从那些被动的教学活动中把自己解脱出来,成为一名自由作家。 1897年,托马斯·曼开始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布等勃洛克一家》的创作。1901年这本小说发表并立即获得巨大成功,从此奠定了托马斯·曼在德国的文学地位。 1905年,托马斯·曼同卡蒂娅普林斯·海姆结婚。尽管曼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不是一无所知,但他选择了压抑克制。他们生了六个孩子,三儿三女。除了长子克劳斯.曼,长女艾丽卡·曼也是一位作家、演员和社会活动家。克劳斯·曼和艾莉卡·曼都是公开的同性恋者。 1929年,托马斯·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这也没有阻止纳粹主义对他一家的威胁。除了托马斯·曼自己的作品不合纳粹的胃口之外,他哥哥亨利希·曼的进步言论,他妻子的犹太血统以及他子女公开的同性恋身份都足以令纳粹咬牙切齿。 1933年,托马斯·曼一家开始流亡生活,先是瑞士,然后是美国。在美国,托马斯.曼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利塞兹丘陵的家成了许多流亡者和名流们参拜的地方,阿诺德·勋伯格,勃托尔特·布莱希特,以及他哥哥亨利希·曼都是这里的座上客。 五十年代,迈卡锡主义开始在美国肆虐。而二战后的德国分裂为东西两个。托马斯·曼最终选择于1952年返回瑞士定居。 1955年7月20日托马斯.曼被确诊患了血栓。治疗没能启到效果。托马斯.曼于8月12日由于动脉硬化症在苏黎世的医院逝世,享年80岁。
  编辑本段创作生涯
  《堕落》
  189 托马斯·曼与其父亨利希的合影
  4年发表的一篇题目简洁的短篇小说《堕落》。这篇小说发表于一本名为《社会》的杂志并受到好评。
  《布登勃洛克家族--一个家族的衰落》
  1901年,托马斯·曼的第一部小说《布登勃洛克家族--一个家族的衰落》出版了。小说一经发行马上就在读者和文学评论界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和共鸣。然而,很快在吕贝克就传开了,小说当中的大家族以及所提及的人物并非完全虚构,而是城里的真人真事儿。小说出版不久,就流传出了一份名单,泄露了小说中所对应的现实中的人物。一家吕贝克的书店曾经顾客盈门,因为这家书店准备了一份可以出借的小说人物解密名单。小说《布登勃洛克家族》是托马斯·曼创作的有极大影响的作品之一。28年后,就是由于这本书的创作,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了托马斯·曼诺贝尔文学奖。
  早期杰出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小说
  以后陆续发表的《特里斯坦》(1903)、《托尼奥·克勒格尔》(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三部中篇小说,被称为是早期杰出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小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发表了不少闻名遐迩的中篇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他的思想曾一度陷入危机,对这场战争的性质认识不清,持民族主义立场,要保卫所谓“德意志精神文化”,战后表示维护魏玛共和国。 1924年长篇小说《魔山》的发表,使作家誉满全球。 这部小说以一个疗养院为中心,描写欧洲许多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其中有普鲁士军官、俄国贵妇人、荷兰殖民者、天主教徒……他们都是些社会的寄生虫。整个疗养院弥漫着病态的、垂死的气氛,象征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没落。作品通过人物之间的思想冲突,揭示出颓废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血缘关系。小说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最后以参加战争来摆脱无聊的、空虚的生活,说明作者看到了欧洲资产阶级社会生活和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 30年代初,托马斯·曼预感到法西斯的威胁,发表了中篇佳作《马里奥与魔术师》(1930),对法西斯在意大利制造的恐怖气氛做了生动的描述。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撰文谴责法西斯对德国文化的歪曲和破坏,发表《理查德·瓦格纳的苦难与伟大》的著名演讲,而被迫流亡国外,于1938年移居美国,1941年托马斯·曼举家迁往Pacific Palisades(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附近)。加入美国国籍一事一拖再拖,直到1944年,托马斯·曼才取得了美国国籍. 虽然他的著作在德国被查禁,他的国籍和波恩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被剥夺,但他并没有屈服,而是以著名的公开信表明了反法西斯的严正。流亡期间,他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并坚持创作,发表了长篇巨著《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的前三部以及《绿蒂在魏玛》(1939)等。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流亡:"这令人难以忍受。不过这更容易使我认识到在德国弥漫着荼毒。之所以容易,是因为我其实什么都没有损失。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德国。我带着德意志文化。我与世界保持联系,我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失败者。 " 1947年,波恩大学重新向他颁发博士学位证书。同年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问世。 1951年代发表长篇小说《被挑选者》,反映他对战败的德国应采取宽容政策的主张。 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大骗子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由--回忆录第一部分》(1954)再次探讨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家的命运问题。 托马斯·曼坚持写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还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和书信,在他漫长的文学生涯中总共写了二万多封信。 托马斯·曼在50多年的创作中,始终怀着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心,持守着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创作上,他把继承欧洲古典作家的优良传统和探索新的艺术手清,表现时代精神融为一休。
  诺贝尔文学奖
  《 托马斯夫妇及其子女的全家福
  布登勃洛克家族》一书基本上是托马斯·曼本人的写照,托马斯·曼的祖辈都是殷实的商贾,小说400多个人物中许多人物是以他的亲友为原型,他更仔细研究早期家族的书信、票号,宴会的奢华热烈情景,甚至是窗帘的材料都极尽考究,一切都尽量呈现出时代的背景,因此此书被誉为“德国版的《红楼梦》”,由于鸿篇巨制,此书曾被菲舍尔出版社要求减半,但遭到作者拒绝。1920年该书销量即超过10万,1929年,销售量已超过百万册,是德国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小说。但这本书也有不少缺点,一些章节明显呆板,人物性格的描写亦嫌累赘,甚至一些吕贝克人对《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的人物塑造遭到扭曲提出激烈的批判。1929年托马斯·曼以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委会曾赞誉此书为“德国首部格调高雅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的授予并不令托马斯·曼吃惊。几年前人们就猜他会得奖,他本人更是于1927年就期盼该奖了。1929年11月12日下午,好消息终于从斯德哥尔摩传到了托马斯曼那里。托马斯曼并不很高兴,因为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几乎只考虑了他的小说《布登勃洛克家族》。这主要是因为委员会中的关键人物,瑞典文学家Fredrik Böök,不但不赞赏《魔山》还在几篇评论文章中痛批了一番。奖金数额达20万马克,比今天的50万欧元还多。其中一部分被用来偿还由两个孩子Erika和Klaus的多国旅行所造成的高额债务。Klaus Mann曾说,“我们虽然没得到钱,但此事却令我们很高兴”。一部分用来支付托马斯曼的房子。又购置了两辆车,一辆敞篷别克,一辆是Horch(奥迪的前身)。在斯德哥尔摩就有记者提醒托马斯曼一家把钱“留在外面”,他们虽然没理解为什么,但还是将一大部分留在了瑞士。当他们1933年离开德国时,托马斯曼失去了大部分不动财产。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不登布鲁克家族--一个家族的衰败》(Buddenbrooks - Verfall einer Familie),1901年,奠定了作家在文坛的地位。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国王的神圣》(Königliche Hoheit),1909年 《魔山》(Der Zauberberg)1924。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 《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四部曲(Joseph und seine Bruder Tetralogie),1933-1943年 《亚克伯的故事》(Die Geschichten Jaakobs),1933年 《年轻的约瑟夫》(Der junge Joseph),1934年 《约瑟夫在埃及》(Joseph in Ägypten),1936年 《赡养者约瑟夫》(Joseph der Ernährer),1943年 《绿蒂在魏玛》(Lotte in Weimar),1939。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浮士德博士》(Doktor Faustus),1947年 《被挑选者》(Der Erwählte),1951年 《骗子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白》(Bekenntnisse des Hochstaplers Felix Krull),1954年。译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
  ‘记叙类文章,短篇小说,中篇小说’
  《展望》(Vision),Prosa-Skizze,1893年 《堕落》(Gefallen),1894年 ,处女作。 《对幸福的愿望》(Der Wille zum Gluck),1896年 《失望》(Enttäuschung),1896年 《死》(Der Tod),1897年 《小人物弗利德曼先生》(Der kleine Herr Friedemann),1897年 《小丑》(Der Bajazzo),1897年 《图比亚斯·敏得尼克》(Tobias Mindernickel),1898年 《小衣柜》(Der Kleiderschrank),1899年 《复仇》(Gerächt),Novellistische Studie,1899年 《小路易斯》(Luischen),1900年 《通往坟墓之路》(Der Weg zum Friedhof),1900年 《神的光辉》(Gladius Dei),Novelle,1902年 《托尼奥·克律格》(Tonio Kröger),Novelle,1903年 《特里斯坦》(Tristan),Novelle,1903年 《饥饿者们》(Die Hungernden),1903年 《神童》(Das Wunderkind),1903年 《幸运》(Ein Gluck),1904年 《在先知那里》(Beim Propheten),1904年 《艰难的时刻》(Schwere Stunde),1905年 《一则轶事》(Anekdote),1908年 《铁路事故》(Das Eisenbahnungluck),1909年 《Jappe和Do Escobar是如何打架的》(Wie Jappe und Do Escobar sich prugelten),1911年 《威尼斯之死》(Der Tod in Venedig),1912年 《主人与狗》(Herr und Hund),Ein Idyll,1918年 《儿童的歌唱》(Gesang vom Kindchen),Ein Idyll,1919年 《Wälsungen的血》(Wälsungenblut),1921年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1923年 《无秩序和早先的痛苦》(Unordnung und fruhes Leid),1926年 《马里奥和魔术师》(Mario und der Zauberer),1930年 《被换错了的脑袋--一则印度传奇》(Die vertauschten Köpfe - Eine indische Legende),1940年 《法律》(Das Gesetz),1944年 《被骗的女人》(Die Betrogene),1953年 译本有:托马斯·曼中短篇小说全编,漓江出版社,2002年
  ‘戏剧’
  《佛罗伦萨》(Fiorenza) ‘ 杂文’ 《一个不关心政治者的观察》(Betrachtungen eines Unpolitischen),1918年 《自由的问题》(Das Problem der Freiheit),1937年 《试分析席勒》(Versuch uber Schiller),1955年 《关于歌德》(Über Goethe)

听戏中二病

       安庆卢十四写过一篇《武侠中二病》,言道中了武侠小说的毒,打伞时非得单手平端着,上楼时非得提气悄悄地,举箸提笔,哪怕在自己家里,也都得凝神观望,准备随时制服潜伏在暗处的刺客。这种病似乎非常普遍,以至于不少人都有共鸣。我也如是。我走夜路钥匙总在手里扣着,两面是刃儿的那把朝外,随时准备打出去。打出去的时候膀子切不可晃,纯用腕力,我暗暗叮嘱自己。当然一次也没有打出去过,一是怕我的准头不好,二是怕天黑不好找,但是仍然每次都在手里扣着,尖儿朝外,当手刺那么拿着,仿佛自己是个狠角色。

       我本人对这种入戏的态度是很推崇的,甚至是庆幸的,最初,也就是在我少年的时候,一度认为这种把戏非常幼稚,足够使我感到羞愧,一直到我看了蒂姆波顿的《大鱼》,这才豁然开朗,明白了“真实”和“真诚”是两码事儿,后来就再也不曾怀疑过。最近我又读了托马斯曼的《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更是越发的得意了,我还是头一回在小说里找到和自己相似的经历,而且居然是一个德国人写的,可惜这书刚开了个头,作者就死了,想必也没有人能续。

       我们今天的大环境,粗放,不大涉及想象力,因其实用性太差,往往让人误以为疯癫或者狡诈,你和人谈想象力,他会觉得你不够踏实,或者不够真诚,会造成反感。想象力无用,只好用于审美,因为审美也不实用,这年月,他俩算落了迫的。越是不景气的东西,自然就越经济实惠,所以空闲的时候,我就用他们训练自己。我把我的训练方法,称为等差数列求和法。

       谈到这儿,要提起一个人,此人叫梁益鸣,是个唱戏的。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是在丁秉鐩的《菊坛旧闻录》里,丁说起马连良的弟子与传人,挨个儿数落了一番,其中有几句写到梁益鸣,原文是这样的:“在马连良身陷囹圄期间,北平天桥有个梁益鸣,专唱马派戏,城外的商人因为看不到马连良,就拿他稍过戏瘾,经大家一哄,居然能到内城长安戏院唱了两期。但是经马连良的长期戏迷一看,梁益鸣一脸横肉,一身俗骨,穷喊乱做,贫俗可厌,他居然号称‘天桥马连良’,实在糟塌马连良这三个字,头一场八成座,第二场半堂人,第三次就没法唱了,从此也就销声匿迹了。”这样看来,梁益鸣不过是个不入流的演员,卖艺的江湖,类似于现在的街头模仿、cosplay吧。我没听过梁益鸣的录音,但是很信服丁秉鐩的评论,因为我知道,丁所说一定是极中肯的。

       按下梁益鸣占且不表,再来说说有个人叫做金福田。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的录像,九六年第三届的金奖得主,十大票友之一,就有这位金福田。他是马派名票,当日唱了一段《苏武牧羊》,是他的拿手戏,念白爽利,韵味十足,做表俱佳,大段的反二黄,唱得真动人,听得我眼泪都下来了。我心里话说他比张学津好啊!我对京剧是外行,谁打动我我就服谁,张学津名头虽大,可我看他的录像一回都没感动过。马连良给人感觉是老猾俏皮,张学津学出来像自作聪明,冯志孝更可恶,一副缺心眼儿相,怎么能叫马派呢?但张学津冯志孝已然是当今马派的翘楚了。如今,连张学津也已故去,年轻一辈的,如朱强、穆宇,简直一眼也没法看,一句也不足听。当时我想,金福田真好,马派就该是这个样子啊!他那几句念白,“前奉吾王命,到此江湖,不想被番王留住不放”,被我一天到晚念叨,模仿,如获至宝。

      那么梁益鸣和金福田,又有什么关系,干嘛搁一块儿说呢?皆因为某日我在豆瓣上,偶然地看见了一篇文章,叫《路遇老戏迷》,作者是个年轻的票友,在文中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他写道:

       “我没赶上特别早的角儿,我看戏差不多六几年那会儿了。那时候看戏八毛,有好角儿就一块,再多一角儿就一块一,一块二......说是不贵,也够呛,那会儿,一溜肉片儿才两毛,一块钱够你和俩人吃顿馆子,喝点儿酒了!我就听便宜的,鸣华......”

      “您听过梁益鸣么?”

      “听过,老听。”

      “怎么样啊?好么?”

      “不错,学马先生,还真有那么两句味儿。但别细听,细听不行,另外他身上也没有马先生那么漂亮。嗓子有点儿窄......但比现在这些强。比金福田也好。”

      “金福田就算不错了。”

      “是,我在东城文化馆听过他的《苏武牧羊》,人家正经也是坐过科,后来不干这个了,做过科,那能一样吗?但是不如梁益鸣,梁益鸣也做过科,而且人家干这个,天天儿演,那又不一样了。”

           我看完这段儿半晌发愣,在我眼里已然巨牛的金福田,原来尚不如梁益鸣。赶紧上网搜梁的录音,只有一段《打窦窑》,听完,信了。

       从这以后,我就找到了看戏的法门。比如说看朱强的《三娘教子》,我听他的唱念,把官能享受倍之,大概就是张学津了,打这儿起,朱强算公差,张学津加朱强,大约就够个金福田,金福田再加朱强,差不多就是梁益鸣,自梁益鸣往上,还有言少朋、王和霖等,于是我们得到了一组等差数列。也就是说,这一刻朱强他不是一个人,如果我的想象力足够强大,这时候台上就会站着很多老薛保,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他们都在使劲卖派。这组数列如果求和的话,才会得出马连良。在红氍毹上,这些个老薛保,像漩涡鸣人的分身一样,慢慢重叠在一起,显现出马连良的身影来。他们的文武场面,也一个一个重叠在一起,伴随着音乐从吵杂变得清晰,最后现出来杨宝忠和乔玉泉。锣鼓家伙一响,观众的喝彩也一层一层重叠起来,耳朵里终于灌满了。这时候,这出戏,才开始有了意思。

       再比如看严庆谷的《三盗九龙杯》,看他一招一式,想象张春华当年什么样,继而想叶盛章当年什么样,继续想,想到王福山,最后才是王长林,像穿越的一样,隔了时空看戏,当然并不很真灼,但比呆看严庆谷还是要过瘾得多。看奚中路的《青石山》,一路想厉慧良、高盛麟、孙玉堃、周瑞安,直到看见杨小楼踹九尾狐的那一脚,靠旗是怎样扫到台毯的。看王正屏的《盗马》,凝重大方,是个草莽英雄的样子,不像现在的演员,演出来只是盗贼,然而想到侯喜瑞,又不知道是怎样的出神入化了。

           这样的贪心不足、尊古攘今,估计也是病,听戏中二病。

       据说红豆馆主写过一篇《吃戏饭》,把名伶比作名菜,例如谭鑫培是鸡汁官燕,汪桂芬是云腿炖神仙鸡,孙菊仙是一品锅,刘鸿升是红烧排翅,余叔岩是葛粉圆子汤,等等等等,马连良叨陪末座,给他评的是栗子炒鸡,后面还有四字评语:略有滋味。可能在侗五爷眼中,马连良也不过是个公差而已。

 《《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免费看完整版》同类型推荐

相关搜索:《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免费看完整版预告片《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免费看完整版豆瓣评分《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免费看完整版幕后花絮

合作伙伴:爱奇艺腾讯视频《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免费看完整版芒果TV优酷视频哔哩哔哩搜狐视频1905电影网PPTV百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