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最准的app:《天气通》、《天气君》、《墨迹天气》、《知趣天气》、《即刻天气》。
1、《天气通》
说到精准的天气预报,不得不提的就是天气通,这是国内开发较早的天气预报软件之一,如今已经经过多年的发展,各方面都特别成熟,覆盖较为广泛,拥有3000多个城市,除了可以观看国内天气预报之外,也可以观看国外天气预报。其中有很多贴心的项目及功能,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天气变化,同时也让用户方便出行,方便生活。
2、《天气君》
在天气君这一款软件当中,拥有实时的精准播报,小伙伴们可以了解当前以及之后几天的天气状况和体感温度,这是一款相当人性化的软件,更是大家出行以及生活的好帮手,结合当前的温度以及降雪降雨情况,为大家提供洗车、运动、旅游、生活穿衣等各种日常生活攻略。让大家结合精准的天气预报做好之后几天的出行计划。
3、《墨迹天气》
作为一款老牌天气软件,好评率达到98%,在众多应用商店当中都有几千万人次下载量,有着较高的人气和知名度。其中有丰富多彩的多元化天气内容,另外也可以为大家提供可视化气象地图,通过3D图片精准的掌握风力降水动态。大部分天气预报仅能观看之后一周新的天气变化,而这一款软件可以观看40天天气变化,为大家的生活保驾护航。
4、《知趣天气》
很多年轻的小伙伴都特别喜欢使用这一款天气软件,在其中有很多趣味等待大家前来探索,不同的天气有着不同的动画效果,比如天气比较晴朗,打开软件之后,屏幕上显示朵朵白云,青山绿水,同时还有笑开颜的太阳。即使阴天,画面也相当唯美,此外夜晚的画面更是独特动人。
5、《即刻天气》
即刻天气相当火爆,支持全球所有城市,覆盖比较广泛并,精准定位当前位置并获取天气信息,一周之内天气预报以及当日天气变化可以一目了然的看清楚。此外还有很多特色功能,比如桌面小部件以及天气背景,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又或者是雨天,雪天,唯美的天气,背景都让大家有美好的心情。
天气符号是用于表示气象的一中的简易符号,一般常用于晴天,雨,雾等。
下面给大家详细展示天气预报符号图案:
晴:☀ ☼ ♨
多云:☁ ☂
夜晚:☽ ☾
雪:❄ ❅ ❆ ☃
天气符号一共分为两种形式,即白天,夜晚。
拓展资料:
当气象观测员观测到某种天气现象时,即应在观测簿当日“天气现象”栏记入相应的符号,除少数现象外,并应同时记入其起止时间。以这些符号为基础,结合天气现象的强度、并存关系及某些特征,制定的可以填写在天气图上的一套符号叫填图符号。
天气预报(测)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
今天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从“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古代主要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来进行,简单的说古代的中国人把世界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形式再加上阴阳两种状态(这种分类也不是死板的,也是在变化的),根据阴阳五行的自身状态和转化规律进行预测。
日历里面的农历节气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天气预报。
钦天监具有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作用。
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
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与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并置。
明初沿置司天监,旋改称钦天监,有监正、监副等官,末年有西洋传教士参加工作。
清沿明制,有管理监事王大臣为长官,监工、监副等官满、汉并用,并有西洋传教士参加。乾隆初曾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后在华西人或归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公元前650年左右巴比伦人使用云的样子来预测天气。公元前34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论》中描写了不同的天气状态。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有进行天气预报的纪录。古代天气预报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气现象,比如人们观察到晚霞之后往往有好天气。这样的观察积累多了形成了天气谚语。不过许多这些谚语后来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数值天气预报是利用大气运动方程组,在一定的初值和边值条件下对方程组进行积分,预报未来的天气。1921年,Richardson第一次尝试用数值的方法预报天气。因为计算工作量极为庞大,他组织了大量人力,设计了详细的计算表格,才得以完成,然而得预报结果却与实际大气的变化严重不符,其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大气中高频波的作用。
1950年,Charney基于滤去高频波后的大气运动方程组,利用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成功制作了24小时数值预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观测手段的进步,以及对大气物理过程认识的深入,数值天气预报已取得很大进步,成为天气预报的主要手段。尤其是60年代发射气象卫星以来,卫星的探测资料弥补了海洋、沙漠、极地和高原等地区气象资料不足的缺陷,使天气预报的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