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都作出了这个选择
1992年,一位老人的讲话坚定了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发展经济的道路。这一年,也是后来中国三位顶级富豪的事业起步之年。
和三个哥哥一起变卖家产筹集到1000元本钱的刘永好,成功经营起了饲料厂,在这一年注册了“希望集团”,刘永好担任总裁兼法人,这个“希望集团”正是中国第一个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集团。 三年后,刘永好和三个哥哥以6亿元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排名第一,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民间家族。
这一年,后来多次登上中国首富榜的王健林,通过政府关系弄到了大连市“棚户区改造”的项目,又通过某银行支行行长的老战友获得贷款,赚到了第一桶金,成立了“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
也是这一年,广东顺德的老师仇启明,跟随着时代浪潮,丢掉了“铁饭碗”下海经商,经过了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在老家成立了“顺德联邦化工有限公司”,后来闻名全国的“嘉宝莉”涂料,就是他的品牌。
他们都是踩准了时代脚步的幸运儿,当他们的财富迅速积累到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程度时,都不约而同做了一件事—— 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
刘永好的女儿刘畅,14岁被送去了美国读书,后来还加入了新加坡国籍。而王思聪更是从小学开始就被送出国,在新加坡的瑞士村小学读书,中学和大学又去了英国,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哲学系。仇启明则是把女儿仇东平送到了澳大利亚,等她回国的时候,已经是澳大利亚的公民。
不仅仅是这三位顶级富豪,但凡在那时赚到钱的中国家庭,都将子女送出国为最佳选择,更有太多人想要借着留学的名义,去国外赚钱打拼,如此庞大的留学出国需求,也催生了像“新东方”这样的“中国合伙人”。
从90年代一直到2002年,出国与归国人数之比一度达到了6.94:1,也就是说,每7个中国留学生中就只有一人回国。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机会的增多,归国创业也变得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早年被送出去的富二代们,不管别家的孩子怎样,他们,是肯定要回国的,因为这里有父辈为他们打下的“江山”。
2、
第一批移民的富二代,
开始回国当“接班人”了
2012年,意气风发的王健林曾说:“2020年,我就要退休了”。那时万达的营收刚刚迈入1000亿大关, 他的目标是把1000亿人民币变成1000亿美元,等达成之后就让儿子王思聪正式接班。
从对王思聪的培养上,我们也能看出王健林对儿子成为合格接班人的巨大期望。比如刚一回国就给了王思聪5个亿,让他“白手起家”,去商海磨练。头几年王思聪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做投资,搞电竞、玩主播行业,5个亿翻了好几倍。
可后来连王健林自己都不再提退休的事情了,王思聪还因为投资失败上了“失信人员名单”,王家父子的“1000亿美元”交班目标也只能搁浅。
王家父子的交班搁浅是个“意外”,更多的是多年的精心培养,交班成功的案例。
2010年,有记者在采访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时,发现他身边有一个女孩以工作人员的身份给刘永好斟茶倒水,后来才知道,这个工作人员就是刘永好的女儿刘畅。
为了让女儿顺利接班,刘永好做了精密的安排。2002年就从美国拿到工商管理学位的刘畅,先是被“雪藏”了10年,这10年间刘畅在父亲安排下,用“化名”去集团的各个岗位历练:2002年到2003年,在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办公室主任;2003年到2004年,任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2004年开始担任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10年时间里,刘永好对女儿下了“封口令”,不允许她公开自己身份,不接受媒体的采访。一直到2011年,刘畅才以“刘永好女儿”的身份,出现在了公开场合。 2013年,刘畅成功接班,成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她接班之后用了七年时间,新希望市值从200亿元到了1000亿元。刘永好在被问及女儿接班后的表现时也说了三个字:“挺好的”。
另一个成功接班的案例,就是仇启明仇东平父女了。
仇启明是中国最大的民营涂料企业嘉宝莉化工集团的创始人。相比起前面两位富豪,仇启明本人的名气就小了点,那是因为嘉宝莉化工集团目前并没有上市,所以仇启明一直没有登上过财富榜,不过按照估算,嘉宝莉化工集团的市值也应该在150亿到200亿之间,仇启明家族持股58%,家族资产应该在100亿左右,因此堪称是隐形富豪。
他的女儿仇东平,从小被送到澳大利亚留学,并加入了澳大利亚国籍。一开始仇东平表现出来的,并没有想要接班的意思,她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兴趣上。
她先是在澳洲学习法律跟电影,之后又去了英国学习服装设计。2012年仇东平还创办了一个轻奢的服装品牌,并且自己担任了设计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服装,参加过多个国际时装周。
但不管仇东平在外面怎样“折腾”,父亲在国内打下的“江山”还是家大业大,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总不能把肥水流到外人的田里?
于是,从2011年开始,仇东平开始担任公司的董事,2018年,又以“品牌总监”的身份公开亮相,2020年1月19日正式出任嘉宝莉集团董事长。这个成功接班的过程也差不多经历了10年之久。
最为感人的接班,莫过于褚时健和儿子褚一斌了。
2012年84岁的褚时健打电话给儿子褚一斌:“我年纪大了,也跑不动了,你看怎么办?褚一斌此时在新加坡开了自己的投资公司,但他还是决定回到云南,接过父亲手中的锄头,在哀牢山上把2500亩果园变成了20000亩,将“褚橙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3、
为“富过三代”,
中国企业家们费尽了心机
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
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的贡献,一向有着“56789”之说: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中国经济60%以上的GDP。贡献了中国经济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贡献了中国经济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企业数量占90%以上。
对中国经济如此重要的民营企业家们,也已经老去了一代人。
从2000年开始,最早的第一代企业家交班:徐冠巨正式从父亲徐传化手中接过接力棒,担任上市公司传化集团的第二代掌门人,到最近发生的仇东平接班。这样的财富家族传承的故事,在未来的中国还将不断上演。
第二代的接班人们,大多在年少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出了国,他们接受的是国外的教育,有着高出父母这一辈的文化,也对更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更为熟悉。他们早已拿到国外的绿卡,甚至加入了外国国籍。
更改国籍这一点,其实也更多是出于父辈的建议。
比如龙光地产的纪凯婷,就是加勒比岛国圣基茨的公民,碧桂园的杨惠妍,就是欧洲岛国塞浦路斯的公民。 她们入籍的国家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避税天堂。
通过将大部分财富转移到外籍继承者的名下,成功完成一次避税,还可以以交班的名义“金蝉脱壳”,这样的操作对富豪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只能说为了“富过三代”,大家也是费尽了心机。
但接班人们不足的,是父辈的经验,尤其是在中国开企业、做生意的经验。
王健林就曾经批评儿子说:“不会看眼色说话,在海外长大,怎么想就怎么说。”因此王思聪确实因为言论得罪了许多人,乃至被官方媒体点名批评其“传播三俗”“不以为耻,反以为个性”。
所以大多数的企业家们,都会要求子女低调行事,“闷声发财,关起门来吃肉”的处世哲学,还需要接班人们好好体会。
12岁拿到全国武术冠军,19岁名字响遍中国,44岁单片片酬一亿, 李连杰 一路走来几乎都是处于领域巅峰。
抛开“励志”这类场面话,李连杰的“功夫皇帝”之路,用两句话就可以总结原因。
第一句话,恰好就是李连杰自己在采访里说的: “没有人会歧视金钱。”
这句话其实就代表了资本核心的价值观。
即使在好莱坞受到歧视,但是只要能帮他们赚钱,他们就会“格外重视”,送上角色,再合力拿下市场。
“就算我不喜欢,我也会重视你。”
第二句话,是李连杰曾经对吴京的一句人生忠告: “夹着尾巴做人。”
李连杰在这方面确实很清醒,即使是最为人诟病的和发妻离婚,也是“快刀斩乱麻”,净身出户,好聚好散。
吴京曾经也是年少轻狂,后来他越往上走,越听得懂李连杰这句话里的深意。
不浮夸,不招摇,好好做演员本位的事情,把心思都花在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上,每年都能带给观众更有观赏性、艺术性的作品,才是演员的正道。
所以难怪李连杰可以站上演员金字塔,名利双收,他认得清资本和市场,又能不停让观众满意,还不惹事。
李连杰成功后,很多人想要复制他的成功,这其中有他当年的伯乐,有合作过的名导,有西方明星,也有斜眼觊觎的商人。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李连杰的接班人换了一代又一代,谁是和他最为接近的?这些“接班人”现在又都怎么样了?
一、第一代李连杰接班人
第一位:赵文卓
发掘赵文卓的,不是别人,正是李连杰本人。
当时他和元奎专程去了趟北京 体育 大学武术系选人,赵文卓拿过全国武术冠军,形象也不错,这样的好苗子自然一眼就被相中。
21岁那年,他就在《方世玉》中饰演大反派,和李连杰打得有来有回。
拍这部戏时,他又被过来串组的徐克一眼看中,于是他又成了《黄飞鸿》系列的黄飞鸿。
《黄飞鸿》系列是徐克一手打造的经典IP,其前三部曲都是由李连杰主演,因此接手这个系列的赵文卓,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李连杰接班人。
白天演《黄飞鸿》,晚上演《方世玉》,赵文卓刚刚出道的“两点”,就已经是普通演员毕生难达的天际线。
徐克希望赵文卓能借着《黄飞鸿》系列成为 “下一个李连杰” ,可惜拍到《王者之风》,这个系列开始走向 娱乐 化,失去了以往的深度。
加上观众对换主角反响不佳,在拍摄了两部续集之后,就划上了句号。
赵文卓还跟着徐克拍了几部电影,还演了《金玉满堂》,但在主演《刀》时两人因为创作专注度的事,关系起了裂缝,慢慢就分道扬镳了。
失去徐克的赵文卓,主演的作品再没有一部能成为经典。
他辗转影视圈20多年,自降身份进入网大,虽然之后因为综艺翻红过,但迅速又回归沉寂,一部《纹身》总票房186万让人面面相觑。
赵文卓今年才50岁,演艺圈他走了30年,却似乎越走越远。
第二位:王珏
王珏是李连杰的同门,也曾参演《少林寺》,在80年代演过不少武打片。
到了1993年,袁和平也想跟风拍一部黄飞鸿电影,因为怕自己的干儿子甄子丹分量不够,便从内地发掘王珏出来扮演黄飞鸿,推出《黄飞鸿与苏乞儿》。
王珏的黄飞鸿扮相完全Copy李连杰版黄飞鸿的形象,连一举一动都在刻意模仿。
可惜这种“照搬”反而失去了自身的特色,观众也难以接受。
加上当时身材已经微胖的王珏远称不上帅气,即使他打得很努力,这部电影也只有701万港元的票房。
第三位、第四位:于荣光、王群
于荣光和王群都是《少林寺》导演张鑫炎发掘出来的。
当年是张鑫炎发掘了李连杰,如今看到李连杰的成功,张鑫炎认为自己的眼光不错,理应能够再找到与李连杰实力相当的好苗子。
于荣光和王群都是在80年代已经做出成绩的,于荣光有代表作《木棉袈裟》和《海市蜃楼》;王群是李连杰师兄,比李连杰还早出道,作品更多。
两人在张鑫炎的提携下,拍了《东瀛游侠》和《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
可惜张鑫炎的电影故事太老套了,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加上市场已经饱和,都没能取得好的票房成绩。
其后于荣光还是进入香港电影圈,勤勤恳恳地参演了很多电影;而王群跟着张鑫炎去拍电视剧,却在2008年因病去世了。
第五位:吴京
吴京也是由张鑫炎发掘出来的,他是各方面条件最接近李连杰的人选。
他出道时22岁,和李连杰同样年轻,阳光帅气又带着一丝俏皮的形象,也和李连杰很相似。
1996年,张鑫炎为他量身打造了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可惜未能获得成功;其后主演的《太极宗师》虽让他火了一把,但那毕竟是电视剧,不能与电影相提并论。
吴京也是影视圈劳模,曾多次尝试转型,拍了各种类型的电影,甚至到处客串,最后终于凭借《战狼》系列找到出路。
与之相比,也就转型电视剧导演的于荣光,在影视圈的成就比较接近。
赵文卓、王珏、于荣光、王群、吴京,这些在90年代进入香港电影圈的影星,可以称为第一代李连杰接班人。
结合5位演员的发展现状,不管起点高或低,不管出道时是怎样的表演风格,最终还是得靠自己敢闯,走出了一条新路,才能打出一片天。
二、第二代李连杰接班人
进入2000年之后的动作明星,个个都有比肩李连杰的野心,但值得一说的还真不多。
第六位:安志杰
安志杰是美籍华人,打过美式橄榄球,当过调酒师,做过模特,因形象帅气于2002年被向华强发掘,主演徐克的《黑侠2》。
这个系列也是从李连杰开始的,1996年由徐克编剧、李仁港执导、李连杰主演的《黑侠》反响不错,但其后李连杰就离开香港到好莱坞发展了。
徐克决定拍摄续集,李连杰请不到,就找形象更帅气的安志杰,这选角其实没有问题。
可惜《黑侠2》的故事实在不行,电影的特效又做得形同儿戏,安志杰虽然全程都打得很努力,无奈电影并没有取得好的成绩。
其后安志杰参演了很多港片,扮演过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并不局限于动作片,但这20年下来带给观众深刻印象的角色形象并不多。
与其他武打明星相比,安志杰虽然是半路出家,其身手却很不错,参演的动作片都打得很好看。
但他因为是模特出身,起点比较高,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够生活得很好,因此也并没有专注于电影圈,这些年竟没有多少好的作品。
第七位:释彦能
80年代由于受到《少林寺》的影响,有很多70后、80后的小屁孩都跑到少林寺学艺,这其中就包括释彦能、王宝强、释小龙这些明星。
释彦能又是这几位中最符合“李连杰接班人”的一位。
他原法名释行宇,在少林寺辈分比主持释永信都要高,苦练10年才出山,被认为是实力最强的演员。
实际上释彦能在90年代末就开始演电影了,但直到2004年在周星驰的发掘下,他参演动作片《功夫》,饰演“七十二路”苦力强,才真正令观众熟悉。
但其后的近10年间,释彦能参演过很多电影,始终只能演配角,没能得到更好的角色。
直到2013年,释彦能与罗永昌导演合作推出《金刚王:死亡救赎》,希望能够复刻李连杰的成功。
可惜这部纯粹的功夫武侠片还是败在故事的缺乏新意和演员的尴尬演技上,内地票房只有1253.2万元,而这已是他至今主演电影的最好成绩了。
三、第三代李连杰接班人
2010年后虽然武侠和功夫片已经不能占据主流了,但还是涌现出不少新人,其中以下面这几位最具代表性。
第八位:袁晓超
袁晓超是山东郓城人,因先后在亚洲武术锦标赛和亚运会上获得长拳冠军而成名。
2010年袁晓超退役后签约华谊兄弟,年轻才俊冯德伦导演围绕其打造《太极》三部曲,电影在宣传时就以“李连杰接班人”来定义他,可见对其寄予厚望。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被寄予厚望的前两部票房都不理想,第三部的计划也胎死腹中。
于2012年9月27日上映的《太极1:从零开始》票房2.94亿元;10月25日上映的《太极2:英雄崛起》票房1.18亿元,皆未能收回成本。
这部电影虽有梁家辉、彭于晏、冯绍峰、舒淇、杨颖等众多明星加盟,阵容强大,无奈缺点显而易见,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首先,电影的定位就有问题,冯德伦想拍一部“怪茄”武侠片,又加入大量蒸汽朋克元素,这些过于超前的概念令电影十分浮夸,导致失去观众缘。
其次,电影的剧本也写得不好,缺少亮点和吸引力,受到风格的影响,洪金宝操刀的动作场面也没能给观众留下好印象。
最后,袁晓超虽是能和李连杰比肩的武术高手,可惜演技太差,全程不懂做表情,几段武打戏也没什么亮点,刚刚出道,表现却很平庸。
这两部电影之后,袁晓超只参演了一部网大《紫霞》,便再没有人找他拍戏了,很快便从演艺圈销声匿迹。
第九位:伍允龙
伍允龙从小跟随父亲伍绍华练蔡李佛拳,后拜黄淳梁为师学习咏春,2002年回港发展,多从事幕后工作。
直到2014年,伍允龙才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和安志杰主演《恶战》,又在《龙之诞生》中扮演李小龙,但也是输在电影没有特色,都没能引起观众的反响。
第十位:陈虎
陈虎是武术指导出身,因参与《黑客帝国》系列的制作而成了基努·里维斯的好弟兄。
基努·里维斯不惜投资为他打造了《太极侠》,后又主演了《功夫侠》、《三重威胁》等影片。
可惜这些电影质量都是一般,事实证明陈虎还是更适合干幕后。
第十一位:岳松
岳松的出道完全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
2012年,岳松自导自演《街头之王》正式出道,但电影跟短片毕竟不一样,到了电影里,岳松的短板就暴露出来了。
岳松拥有完美的肌肉线条,形象其实很好,但他没有太多表演经验,同样不懂做表情。
主演的几部电影剧情都很老套,动作又太浮夸,这些都是给观众留下无数槽点。
在推出三部电影都未能成功之后,2020年岳松推出了一部自传纪录片,之后就退出了演艺圈。
中国武侠功夫电影的发展之路,似乎也以岳松的彻底放弃而走向终结。
四、为什么出现不了“第二个李连杰”,把李连杰与这11位明星放在一起看,差别出来了
上面提到的这些动作影星,他们都曾经留下意气风发的诚意之作,但最后要么逐渐隐退,要么走出了一条有别于李连杰的新路。
华语影坛一直在试图打造“第二个李连杰”,为何每次都是以失败收场?
我们如果要找原因的话,需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谈。
主观原因是这世上只有一个李连杰。
李连杰的武侠片是无法复制的。
引用两位电影人的话,袁和平说过李连杰是传武“活字典”;元彪在看了李连杰的电影后,也承认“他是专业的”,那一套“我们都学不来”。
最具代表性的正东公司5部作品,每一部都有其精心打造的故事和别具一格的武功。
比如《太极张三丰》讲述张三丰的成长故事,其标志性武功便是太极拳;《精武英雄》讲陈真的爱国故事,其武功是源自李小龙的自由搏击。
与此同时,李连杰的形象、个人魅力和演技最容易被忽略。
特别是演技方面,即使初出茅庐时的《少林寺》,李连杰经过短暂的演艺培训之后,也能够以本色演出诠释出角色的特点。
而《黄飞鸿》系列中,李连杰塑造的宗师形象更是后人无法超越的。
上面提到的李连杰接班人中,只有赵文卓、于荣光、吴京和安志杰在形象和演技方面与他比较接近,但他们也仍然存在距离。
而像袁晓超、陈虎、岳松这三位,演技上的不成熟是他们演艺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客观原因上,现今武侠电影题材上的匮乏,缺乏好的故事和能够持续发展的IP;
动作设计上的老套和过时,还在运用90年代吊威亚和慢动作的那一套,缺乏创新意识,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也是其没落的原因。
依皮哥看来,动作明星应该具备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标签。
李小龙风格硬朗,接近实战;成龙从基顿电影中学到了特技动作的风格;李连杰的传武风格花样百出;甄子丹积极求变,最讲创新,他们都具备自身鲜明的特点。
中国武侠功夫电影的未来,应该经营能够持久发展的电影IP。
比如80年代邵氏的《独臂刀》系列,日本的《座头市》系列等,都是曾经推出过多部续集,甚至两家公司还合作“联动”过的经典IP,这两个系列的成功很有借鉴意义。
动作设计上应该推陈出新,紧跟世界发展的趋势,而不是抱着90年代的那一套吃老本。
近年来《拳霸》、《突袭》、《疾速追杀》等系列的成功,能看出世界动作电影发展的潮流正以更真实的打斗为方向,那些借助威亚的浮夸武打动作观众早就看腻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