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时见鹿全诗完整版如下: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作品简介】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
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全诗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作品原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作品注释】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⑷树深:树丛深处。
⑸青霭:青色的云气。
⑹倚:靠。
【作品译文】
流水淙淙,隐约可辨犬吠之声;桃花灼灼,带露更显艳丽之色。
树林幽深,鹿儿时隐时现。正午时分,溪边不闻钟声。
野竹分开云雾穿入青天,飞泉挂在碧绿山峰。
道士身经何处?无人能够知晓。只能独自身靠古松,默默派遣无端愁绪。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根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即诗题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盖是时所作。
【作品赏析】
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全诗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名家点评】
《唐诗归》:钟云:全首幽适。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起联仙境。三、四极幽野之致。通为秀骨玉映,丰神绝胜。
《唐诗评选》:全不添入情事,下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
《唐律消夏录》:从水次有人家起,渐渐走到深林绝壑之间,而道士竟不知在何处也。仙乎仙乎!此等诗随手写出,看他层次之妙。
《增订唐诗摘钞》:写幽意固其所长,更喜其无丹鼎气,不用其所短。
《诗筏》: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何物戴天山道士,自太白写来,便觉无烟火气,此皆不必以切题为妙者。
《古唐诗合解》:前解访道士不遇,后解则对景而怅然,倚树望竹泉而已。
《唐诗成法》:不起不承,顺笔直写六句,以不遇结。唐人每有此格。“水声”、“溪午”、“飞泉”、“桃花”、“树”、“钟”、“竹”、“松”等字,重出叠见,不觉其累者,逸气横空故也,然终不可为法。
《唐宋诗醇》:自然深秀,似王维集中高作,视孟浩然《寻梅道士》诗,华实俱胜。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唐仲言曰:今人作诗多忌重叠。右丞《早朝》,妙绝古今,犹未免五用衣冠之议。如此诗,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吁!古人于言外求佳,今人于句中求隙,失之远矣。
《网师园唐诗笺》:入画,画且莫到(首二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生妍婉隽,殊似右丞。惟首句出韵耳。
《唐宋诗举要》:吴曰:此四句写深山幽丽之景,设色其鲜采(“犬吠”四句下)。
《李太白诗醇》:翼云云:用桃源事起,以“不遇”意承,以山中所见为转句。合句仍写不遇。又云:“两三松”,见倚不一处,不一时。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歌名:《童年》
歌手:卓依婷
作词:罗大佑
作曲:罗大佑
完整版歌词如下: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诸葛四郎和魔鬼党
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隔壁班的那个女孩
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嘴里的零食
手里的漫画,心里初恋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地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
这么孤单的童年,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哦,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扩展资料:
《童年》是由台湾女歌手卓依婷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歌曲时长3分08秒。发行于1997年9月7日,并收录在卓依婷的个人专辑《校园青春乐2》中。该歌曲朗朗上口的旋律,没心没肺的歌词,曲中的酸楚丝毫不见,年长些许,听到这首歌到是不禁让人有点酸楚,有些感触,更是怀念那时青涩的时光,流逝的岁月以及懵懂的童年时期。
词曲作者罗大佑为张艾嘉创作了这首歌。创作《童年》的时候他正在医科大读书。写这首歌的地方不是在池塘边,更不是在榕树下,而是一个普通的地方。罗大佑写歌的时候,脑海中全是粉笔、黑板、便当、课桌,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写下《童年》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