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5世纪末欧洲殖民势力开始侵入美洲以来,众多印第安人遭致杀戮,人口剧减,随着外来移民的大批涌入,美洲人口的民族构成和文化构成便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先是欧洲人的陆续迁入,继而是大批非洲黑奴被源源不断地贩运至此,19世纪后又招募了许多来自亚洲国家的契约劳工,进入美洲从事经济开发。这样,美洲大陆便逐渐汇合起世界各大陆的移民,包括了三大人种不同民族的成员,经过长期的彼此交往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现今美洲以国家为基础的现代新兴民族。
从理论上说,美洲新兴民族的形成模式与其他大陆传统的民族形成模式(血缘部落-部落联盟-原生民族)是不同的,它主要由来自各大陆的原生民族成份在新的地域范围内(譬如近代民族国家)、新的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期聚合而成,大体属次生民族形式,至今仍在不断吸纳外来移民,颇具包容性。
按粗略统计,现今美洲总人口中,土著居民所占比重大约不超过20%。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美洲现代民族的构成已实际形成移民为主的态势。这是美洲显著区别于其他大洲的一个特点。
今日美洲民族的种族背景,集中了三大人种的成份,分为五大类型:
1. 印第安人(包括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
本集团通常被看成是美洲的土著居民,但这里的"土著"大约只是相对而言的,并非真正的"土生土长",归根结蒂不过是早期的外来移民而已。一般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大约从距今二三万年前(有说3.5万年前)起自亚洲东北部、经白令海峡陆桥分批进入美洲,并逐渐流迁、散布到大陆各地的。
15世纪末哥伦布首次远航美洲时,误认为到达亚洲,遂称他所遇见的当地居民为"印度人"(Indian),后来的中译者大概为了与真正的印度人相区分,取其音译作"印第安人",一直沿用至今。印第安人旧称红种人,实为欧洲人的误解。其实,印第安人原属蒙古人种,大致为深黄、褐黄色皮肤,只因其中有些部落习用红色矿粉颜料涂抹身体、修饰脸部,造成初登新大陆的欧洲人错觉。
"印第安人"的概念事实上很笼统,其内部族系庞杂,语言繁多。若按照民族学的观点,他们大约分属黄种人中的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印第安人祖先在亚洲的起源地不尽一致,可能分别来自今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中国和菲律宾等地。近年来,国内外一直有学者在探讨古代中国人东渡美洲的问题。
在15世纪欧洲人开始大规模侵入美洲之前,美洲印第安人的总人口估计在3000万~4000万左右,其文化大体上是在与其他大陆隔绝的情况下独立发展起来的。印第安人各支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大部分还处在原始社会的各个不同阶段,文明程度最高的墨西哥高原的阿兹特克人、尤卡坦半岛的马雅人和安第斯山区的印加人,创建了堪称典范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当时已然出现了早期奴隶制国家组织。印第安古代文明在世界文化史上有其突出地位,在农业、建筑、数学、天文、历法、文字、医学、艺术等领域,都留下了独具特色的丰富遗产,可惜其中的不少成果惨遭人为破坏。
欧洲人侵入美洲后,印第安人曾遭恣意驱赶和屠杀,加之由欧洲人传入的疾病侵害,致使大量人口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在最初的大约150年内,美洲损失了约1600万人。西印度群岛的印第安人几乎全部绝灭,其他地区人口也有不同程度的减损。迄今为止,印第安人的分布范围还涉及美洲22个国家和地区,其人口相对较多的国家是墨西哥、玻利维亚、秘鲁、危地马拉、厄瓜多尔和美国,除个别国家外,大多处于少数民族地位。
爱斯基摩人(在当地的印第安语方言中,意为"食生肉者"),居于北美北部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北极圈内外的寒冷地带,也有少量在白令海峡对岸的俄罗斯境内活动。阿留申人居住在阿拉斯加以西的阿留申群岛一带。
2.白种人:
主要是欧洲移民及其后裔。欧洲人进入美洲,严格说来,并非始于15世纪末的哥伦布远航。根据现有资料可加断定,早在北欧海盗时代的10~11世纪之交,就有少量挪威人自冰岛移居北美东北部格陵兰岛,建立拓殖地,其后裔大概一直留居到15世纪,方才全部绝灭。北欧海盗时代是指8~11世纪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此前尚处原始社会后期军事民主制阶段的北欧人,以海盗劫掠的方式侵入欧洲大陆,不少人后来相继在英国、爱尔兰、冰岛、法国、俄国等地沿海或内陆定居,少数人甚至抵达美洲东北部一带,客观上却推进了中世纪北欧与欧陆各地的文化交流、地区开发和民族融合。在中世纪各地人们交往相对不多、信息不灵的情况下,此事曾长期不为外人所知,影响甚微。只是到了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哥伦布及其后继者们航行美洲的活动才产生了深远的世界性影响。
起初,来到美洲的欧洲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他们移居拉丁美洲各地,纷纷建立殖民地;其后,又有法兰西人、荷兰人、英格兰人、丹麦人移入北美,也先后建起自己的殖民地。最早移入的欧洲人,还只限于殖民宗主国的人,譬如,西班牙殖民地只准西班牙人定居;直到后来才放宽限制,各国移民络绎涌入,几乎包含了欧洲所有民族的成员。但大致也还是有所侧重的,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英、法人多迁往北美,西班牙人多迁入拉美各地,葡萄牙人迁入巴西。经过几百年来的发展,英裔移民也就构成了现今所见的美利坚、加拿大(英裔)民族的主干;法裔移民构成了加拿大(法裔)民族的主干。而西班牙移民则参与了拉美大部分(原西属美洲)新兴民族的形成过程,葡萄牙移民参与了巴西民族的形成。
目前,白种人人口比例较大的国家、民族是:美利坚、加拿大、阿根廷、乌拉圭、哥斯达黎加、古巴等等。
3.黑种人:
为16~19世纪欧洲殖民者从非洲掠卖到美洲的黑人奴隶的后裔,他们大都来自西非一带。近代的世界性奴隶贸易是伴随着地理大发现而发展起来的。美洲的黑色人种由于长期与其他种族成员的接触和交往,体质特征上已有所变化,肤色比非洲黑人略微浅些。现今黑人在美洲的分布范围较广,几乎各国都有,但在当地人口中比重相对较大的,主要是在西印度群岛各国,如海地、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牙买加、巴哈马等国,已达各自国内人口的80%以上,成为这些国家新兴民族的主干。黑人绝对数量最大的国家则是巴西、美国、古巴、委内瑞拉等。
4.混血种人:
在早期殖民时代,欧洲移民初入美洲,因性别比例相差悬殊,白人男子与当地印第安妇女结合的现象非常普遍。大批黑奴被运入美洲后,各种族之间的交往就更多了。由于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境遇,产生了美洲数量很大的混血种人群体,他们约占及美洲总人口的47%,是构成美洲现代民族的重要成份之一。美洲的混血种人,主要分三大集团:
①印欧混血种人:
在讲西班牙语的拉美国家大多称"梅斯蒂索"。印欧混血种人在不同国家依其混血程度又有不同的专称,像阿根廷的"高卓人",萨尔瓦多的"拉迪诺"、"卡斯蒂索",巴西的"卡博克洛"、"库里博卡"、"马梅卢科"等等。印欧混血种人在中美洲地区尤多,成为各国人口的主体部分,比例较高的拉美国家包括墨西哥(90%)、萨尔瓦多(89%)、洪都拉斯(86%)、尼加拉瓜(69%)、巴拿马(65%)、巴拉圭(95%)等,另外,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种人在秘鲁也占到总人口的80%,在玻利维亚占85%。
②黑白混血种人:
即黑人和白人的混血集团,通称"穆拉托"。黑白混血种人按其混血程度的差异,又有"莫里斯科"、"阿尔维诺"等称呼。主要分布在巴西、巴拿马和西印度群岛各国。美国其实也有很大数量,但根据其习惯往往列入黑人群体,而不单独划作混血种人集团。
③印黑混血种人:
即印第安人与黑人的混血集团,习称"桑博"。印黑混血种人在巴西称"卡弗佐"、"雅贡索"。该集团人数相对不多,主要居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巴西。
混血种人普遍、大量的存在,是美洲民族的一大显著特色。
5.亚洲移民:
这是指自19世纪以来,美洲各国因经济开发之需,在亚洲各地招募的大批契约劳工及其后裔。他们来自亚洲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种族背景并不单一,既有属蒙古人种的华人、日本人、印尼人,也有属欧罗巴人种的印度人等。这些亚洲移民的集中分布地是:华人主要在美国、加拿大、巴西、巴拿马、古巴和秘鲁等地;日本人在巴西、秘鲁、美国等地;印尼人在苏里南;印度人在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地。
这些亚洲契约劳工后在美洲长期留居,既同当地其他民族的成员有所交融,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并对所在国的经济开发、政治生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譬如,华人就曾参与过修筑美、加贯穿太平洋-大西洋的大铁路和开凿巴拿马运河的壮举,还参加了古巴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日本移民在巴西的农业开发和工业建设方面也曾起过不凡的作用。印度人、印尼人至今仍在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苏里南等国的人口中占有可观的比例。
拉丁美洲 是美国以南包括南美洲所有国家和北美洲的墨西哥的通称,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全洲共有33个独立国家.另有12个地区仍处于殖民地的地位.面积2072万平方千米 ,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 , 人口4.33亿.
从15世纪开始,这个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移民蜂拥而入。19世纪以后,这些国家才陆获得独立。由于殖民统治长达300多年,这些国家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现在该地区除巴西通用葡萄牙语,海地通用法语外,其余国家几乎均采用西班牙语作为国语。而法语、葡萄牙语均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罗曼语是古罗马帝国语言,说这种语言的古罗马城郊一带称拉丁姆(latirm),所以罗曼语族又被称为拉丁语族。因此,采用拉丁语作为国语的这大片陆地就被称为“拉丁美洲”。中美洲虽然有些小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或法语,但地理上也属于拉丁美洲范畴。
拉丁美洲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黑白混血种人和白人,次为印第安人和黑人等.拉丁美洲混血种人的体貌融合了白,黄,黑种人的特征,显得格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