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不能自医”的原因如下:
一般认为,医不自医是由于医者对疾病、医理、药理都比较明白,给人医病时能根据病情客观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以病而立,多无顾忌,所以常常显效。而给自己或者家人医病时,往往联想较多、顾虑较多,担心某药热、某药寒、某药有害、某药有毒,如此掂量来掂量去,下不了决心。开起药方来,小心翼翼地把药味换了又换,把药调了又调。
最后形成的处方,其药味与君臣佐使配伍法则有违,战斗力锐减;其药量与寒热温凉四性不符,目的性不明确,造成既扶正不力,又驱邪无果的结局,疗效自然差一些。
相关记载
在“医不自医”的理由中,还隐含医者汲取同行长处的态度和品行。《章太炎全集》中章太炎先生自述:1921年3月,患了黄疸初愈之后的章先生,又病于宿食,他自己用平胃散,但食后每日下午发热不已。他自知这是阳明少阳病的表现,就将小柴胡去黄芩易芍药来服用,可连服四五剂都不应,又加芒硝下之亦不解。
无奈,求治于钱塘名医仲右长来治,仲医生把脉问疾,又看了章先生所用之后云:“此病挟热,诊脉得阳微结,何乃去黄芩加芍药,此小误也!”于是,将原方去芍药还黄芩,稍减生姜用量让其服,只两剂药下,即汗出神清。太炎先生大为折服,叹曰:“增损一味,神效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