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新生万喜》。它讲述了一个名叫万喜的父亲因为没有文化而和自己的儿子一起上小学的故事。
万喜带儿子去北京到弟弟家去玩,本来说要玩十天的,可是,刚玩了三天,万喜就带着儿子回了家。他说自己在这三天里看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文化,什么事都做不了。于是就决定回来学习文化。可是,当他第一天背着书包准备和儿子一起去上学的时候,他的儿子已经在前一天晚上得知了这个消息,而且很生气,觉得自己的父亲丢了自己的面子,自己先走了。
万喜也不想生儿子的气,就自己去了学校,在学校门口碰到的“同学”都嘲笑他,可他也不生气。那时,我被万喜的那种求学的心所感动了。
万喜上学的第一天,陈荣就带领全班同学给了自己老爹一个下马威,问了他许多机智问答题,答不上来就不让他进教室,弄得他这个大老爷们面色窘迫,下不来台面,还好小田老师替他解了围,向同学们介绍万喜是我们的新同学,引来大家的一片笑声。万喜成了儿子陈荣的同桌,可陈荣却不愿意。在桌子上重重的画了一条三八线。
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万喜不会做,愣是自己用铁圈儿滚出来。第二天当在课堂上被问到如何做出来的时候,大家笑成一片。可我却为没有他那样的实践精神而惭愧。
陈荣实在无法忍受自己和父亲是同学这个事实,就打电话给叔叔,叫他让爸爸回家去,不要在和自己一起读书,丢人显眼了。他甚至威胁爸爸说如果他去上学,自己就呆在家里。可是,万喜最终还之和儿子一起上起了学。有一次测验,万喜只做对了一道题,只有十分。可是陈荣不想然爸爸丢自己的脸,就把爸爸打了60分。一个同学说自己一直在读书才打了50分,万喜一定是抄的。万喜说自己没有抄,陈荣却再也忍不下去了,走出了教室。万喜也追了出去,做出了退学的决定。
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陈荣又讨厌爸爸和自己一起去上学变成了爸爸不上学自己也不去。最后,万喜的成绩突飞猛进,一家人也其乐融融。
影片的最后以万喜在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小学》结束。
万喜那种求学的信念使我感动,但我更想说的是万喜那不怕别人地质疑和嘲笑,坚持自己的想法去追求的心。在这个充满了舆论和非议的社会,人们即是坚持自己的梦想,也会因为他人的评价而动摇,万喜却不会。我想,我是否也应该向万喜取取经,学学他不为外界声音所动的精神呢?
也许在我的身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因为被外界声音所动摇而发生的坏事,可是,在我看来,自己从来都很在意别人的意见,甚至超过自己的本意。如果自己和他人的意见相左,我就会陷入迟疑当中。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而且,作为有能力和条件求学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机会,努力学习,而不要像万喜一样,小时候逃学,退学,长大后背着书包和儿子一起上小学。万喜的精神可嘉,却不值得效仿。因为那是不珍惜学习机会的人才会做的事。
万喜无奈向老婆玉玲道出了要读书的决心:08年就要举行奥运会了,我要立志学习文化知识,到北京去。万喜此举意外得到了玉玲的支持。万喜对妻子非常感激。另一方面,校长拗不过情面,最后把万喜塞到了小田老师班里。小田老师很懵,她比陈万喜还小一轮,管他叫叔呢,这一上课辈分可怎么算呀。
最难过的是儿子陈荣这一关,让老爹和他坐同桌,自己在同学面前的脸往哪里搁!陈荣说我来教你,万喜笑道,要是你进了全班前五名我就让你教我,你先把自己的成绩弄好吧。陈荣无奈。
少了万喜,麻将桌上的几个老油条感觉非常不适应,几个人一边打麻将嘴里一边念叨埋怨自己的文化素质低,没前途,还是万喜有远见。这时麻友突然提出,万喜去上学了,他的油坊可怎么办啊?韩中一听,心中暗暗盘算起万喜家的油坊。
万喜上学的第一天,陈荣就带领全班同学给了自己老爹一个下马威,问了他许多机智问答题,答不上来就不让他进教室,弄得他这个大老爷们面色窘迫,下不来台面,还好小田老师替他解了围,向同学们介绍万喜是我们的新同学,引来大家的一片笑声。陈荣和万喜被安排成同桌,陈荣用粉笔重重的画上一道“三八”线,示意他和爸爸的距离。
万喜无论是在教室里上课还是课间与比自己小一半多个头的同学们一起活动,闹出了很多笑话。数学课,老师布置了用圆周率计算滚铁环圈数的应用题。万喜算不出,回家愣是实地操作,一遍一遍地用铁环滚出了答案。他在课堂上把把这方法一说,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满是嘲讽。
跟老爸在一起上课,陈荣非常痛苦,只好在家里打电话向叔叔倾诉,希望叔叔劝他爸别上学了。
万喜请来韩中裕父子在家里陪他读书,还规定了读书期间家里不准开电视等规矩,弄得玉玲和陈荣哭笑不得却又拿他没办法。渐渐的,万喜的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陈万喜来上课的事让村小上上下下也只有跟着一起被赶鸭子上架。陈万喜这一把玩得全村人都一块晕菜,愣愣地看着这么一能人麻将也不打了,活也不干了,整天就乐颠颠地跑去小学六年级的教室里和自己的儿子当同学。大家都懵,最懵的还是陈荣,他想不明白亲爹成了“同桌的你”,还怪模怪样地跟着他们一块做广播体操,体育老师笑得连哨子都吹得跑了调。这个当爹的还挺乐,他这个做儿子的,都不知道脸该往哪儿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