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是<东方红>全面反映中国历史的大型音乐歌舞作品,为庆祝建国15周年而创作。共分八场。作品表现的时间跨度从1840年到1949年,演出工作人员共3500人。经典歌曲:《赞歌》、《情深谊长》、《游击队歌》、《二月里来》、《南泥湾》等迅速唱遍大江南北。邓玉华、才旦卓玛、胡松华等歌唱家因此红遍全国。
音乐舞蹈史诗,musicanddanceepic,一般指结构宏大的,以音乐、舞蹈、诗歌、舞台美术为艺术手段,概括地表现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的表演艺术形式。它是根据统一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利用诗歌朗诵和舞台美术,把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和新创作的音乐、舞蹈贯串起来,艺术地再现历史生活场景,使观众从中受到教育、感染和鼓舞。在中国古代,就曾有过类似的表演艺术形式,例如周代的《大武》、唐代的《秦王破阵乐》等。1949年,为庆祝诞生,创作演出了《胜利万岁》。
1964年,为庆祝成立15周年,在倡导下创作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
1984年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中国之歌》,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第十二次的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光辉的历史进程。
2004年12月井冈山大学酝酿创作一台以井冈山斗争史为内容,以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
2009年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艺术地再现了从1840年鸦片开始近169年的历史画卷。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艺界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部作品以其规模宏大、艺术精湛和社会影响力强而著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标志。
《东方红》的创作背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满怀豪情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这部作品以音乐、舞蹈、诗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生动的舞台形象和感人的音乐旋律,再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历程。
《东方红》的演出阵容庞大,包括了众多优秀的音乐家、舞蹈家、演员和合唱团成员。他们在舞台上以精湛的表演技艺,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作品中的许多经典歌曲和舞蹈段落,如《东方红》主题曲、《松花江上》、《红军不怕远征难》等,至今仍然被人们传唱和演绎。
此外,《东方红》还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文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中国文艺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推动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它也以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总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作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艺繁荣的代表作,以其规模宏大、艺术精湛和社会影响力强而著称。它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标志,也是中国文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