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en”韵,葬花的女儿看落花伤感。
“独倚花锄”有版本为“独把花锄”。
“偷洒泪”为歌曲版本,其他版本为“泪暗洒”。
个人觉得歌曲改的很好,“泪暗洒”没有“偷洒泪”唱出来感觉好,可能因为“泪”的口型似乎比“洒”的口型大,唱出来响亮。
花开在枝头,容易得见。花落漂泊何处,却难寻!愁煞阶前葬花之人!
独自倚着花锄,眼泪偷洒,洒向花枝之上,点点泪斑,如滴血之痕!
又与下句“杜鹃”句相呼应。
女儿伤感阶前,暗地洒泪,画面历历,如在眼前!
“en”韵,与前面相同。
黄昏到来,杜鹃不啼。女儿葬花已毕,荷锄归来,回身掩闭重门。
青灯,点的油灯,灯光不明,青灯,也寓意孤独。
后面有惜春句:
幽暗青灯照着墙壁,葬花归来的女儿刚刚打算入睡,夜晚冷清的雨敲打窗户,被子还没有暖热。
杜鹃句想起白居易《琵琶行》:
李商隐两句:
蜀国望帝,惜春归去,化为杜鹃鸟,想把春天唤回。
鸟啼血在国外作品也有见底,比如小说《荆棘鸟》提到,荆棘鸟就是一种鸟,鸣叫的时候把荆棘插入自己的身体,啼血而亡。
这一句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冬天,热身子躺进冷被中,心里老大不情愿,很多时候干脆蜷着身子睡觉,因为一伸腿,后面就是冰凉的被子。
依旧“en”韵,与前面相同。
有的版本“侬”作“奴”,个人特别不喜欢“奴”这个词。故采用侬的版本。
查了下,百度,侬为南方俗语,有你,我,他,人这些意思。
你侬我侬,就是说话不要那么多尊称,直接称呼,你呀,我呀,显得亲热。
古代伦理大于亲情,红楼梦里宝玉探春称呼父母都是老爷,夫人的。
奇怪你因为什么事情如此伤神?一半因为怜惜春天一半又恼恨春天,怜惜春天忽然就来了,恼恨春天忽然有去了,来的时候也不言语,去的时候也听不见它知会一声!
把春天当情人一样的责怪!
这四句奇怪,讲的画魂鸟魂,明明是一段一个意思,中间却又转韵。
前两句延续“en”韵
后两句转为“iu”韵
昨晚听到庭院外面有悲歌之声,不知道是花魂还是鸟魂?
花魂鸟魂都是难以留住,鸟也不言语,花也自羞怯。
“胁下”有版本说“此日”。
只愿我自己胁下生出一对翅膀,随着落花一起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哪里才有埋葬女儿的香丘!
这一句不像诗,倒像是元曲的结构。87版红楼用这一句作为整个歌曲的高潮,两次重复,确是非常的高亢有力。
继续“iu”韵。
不如用锦囊把落花的艳骨收起,一抔净土将毕生风流掩埋。
洁净的开,洁净的落,不损本质。强于陷入污淖沟渠之中。
人生世间,高洁如初哪有那么容易?
妙语词有:
转“ang”韵,由落花消亡转自身之丧。
悲花亦悲人,悼花亦悼己。
与落花对话:你今天死去了,我来收葬你。却不知道我自己丧于何日?我今天葬花,人人笑我痴傻,却不知到得我死之日,葬我的又是何人?
转“i”韵。
春已残,花渐落,春残花落之日,便是红颜老死之时。有朝一日,春也尽,人也亡,花也不知我,我也不知花,两者也都告别世间,无知无识。
见落花伤春,感叹岁月流逝,青春不在,在诗词中随处可见。
想起李后主句:
《红楼梦》引用同样写落花《西厢记》句子:
还有晏殊句,
结尾用原文宝玉的感叹:
宝玉在山坡上听见……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
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
我觉得悲伤还是无可消解,年年花落,岁岁人去。总是这么一代又一代的伤感下去,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