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其明的文学作品
著有报告文学集《十级浪》、《大海的骄傲——人民海军纪事之一》、《大海的战歌——人民海军纪事之二》、《大海的新貌——人民海军纪事之三》、《共和国之战——海战篇》(上、下册),中长篇报告文学《卜风刚》、《画家吕恩谊》、《海空雄鹰》、《海上猛虎》、《海上先锋》、《东海骄龙——人民海军第一支炮舰部队成长纪事》、《威镇海弦——人民海军征战纪实》、《浩海蓝鲸》、《潜艇部队纪实》、《朱松寿传奇——一位英雄人物的沉浮》、《重庆号巡洋舰举义》、《国民党“黄安”军舰起义纪实》、《“长治”号在长江口起义》,大型彩色艺术纪录片、《威震海疆》(已录制播出),短篇报告文学《南岳朱凤——记毛泽建烈士》、《实事求是的典范——记周恩来总理指挥调查沉船“跃进”号》、《人民海军诞生记》、《浩气长存——记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高空作战纪录的创造者——记战斗英雄舒积成》、《魂归大海——记“献身海军事业的模范干部”张达伍》、《理想的归宿——记“甲等战斗模范”赵孝庵》等,长篇小说《海》,散文集《水兵生活速写》等。
史维钧人物介绍
史维钧
史维钧(1930—已故)笔名威军,著名电影美术师。1930长春电影制片厂一级美术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会理事,辽宁辽阳人,当代画家,擅水粉。
中文名:史维钧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辽阳
出生日期:1930年
职业:电影美术师
代表作品:《冰山上的来客》等
个人简介
史维钧(1930—已故)笔名威军,著名电影美术师。1930长春电影制片厂一级美术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会理事,辽宁辽阳人,当代画家,擅水粉。担任了《金玉姬》、《五朵金花》、《还魂记》等片中的美术设计。他在电影美术如何体现影片的色彩基调等问题上,也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史维钧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2年3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吉林省分会举办了史维钧的美术作品展览,展出了史维钧的部分作品。
家庭背景
史维钧,长春电影制片厂美术师。1930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在他十岁时,由于父亲丧失劳动能力全家只好迁到凤城,住在当小职员的哥哥家中。他的哥哥酷爱美术,家中挂着许多字画。他从小就受到这个“家庭画展”的熏陶而对美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学时,班级里的墙报成了他发表粗糙幼稚美术作品的园地。
升入中学后,老师发现他对美术的爱好,给了他很多指教,鼓励他到大自然中去寻求、领会艺术的奥妙。从此,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便带着自己用硬纸做的画板到野外练习写生,感受和描绘大自然的壮美景色。由于家境日衰,又看到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黑暗,他感到个人前途十分渺茫。
为了生计,他中学没毕业,便进入沈阳市师资训练所寻求职业。不久,解放的曙光照亮了东北,希望之火又在他心底燃烧起来。进驻学校的解放区干部给了他最初的革命教育,使他产生了投身于人民解放事业的思想。他把笨重的行李卖掉,换了一床美军鸭绒被打算参军。后来看到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纪录片《民主东北》,便对解放区的电影工作产生向往之情。恰好东影正在沈阳招收学员,他便考入了东影第四期干部训练班。在东影,他懂得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同时,他的美术才能有了充分发挥的天地。在训练班班主任的推荐下,他开始从事电影美术工作。
艺术风格
史维钧的美术设计以水粉画见长,清新、流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从50年代开始,他的绘画作品即开始在全国不同层次美术展中展出,许多水粉画作品被日、美、英等国家个人和单位收藏。吉林、丹东、辽阳、鞍山、长春、大连等地先后主办了《史维钧美术作品》展。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办画展及讲学。主要学术论文有《电影术特性浅谈》、《论彩色故事片的色彩基调》、《有限的空间造就无限的空间艺术》等。他的事被列入《中国电影家列传》、《中国现代美术家辞典》、《中国美术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影视艺术辞典》、《中国艺术收藏年鉴》(1992-1993)、《中国美术年鉴》(1949一1989)《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ART信息系统中国艺术数据库》等。
工作态度
1960年,史维钧担任了《冰山上的来客》的美术师。当他随同主要创作人员一起到新疆深入生活时,立刻被帕米尔高原的壮丽景色和塔吉克同胞色彩斑斓的生活图景所吸引,被驻守在风雪高原上的人民子弟兵的英雄业绩所鼓舞,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激情。他两次登上帕米尔高原,从布景、服装、人物造型的设计到每一件首饰的制做,都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为了真实地反映塔吉克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帕米尔高原的风光特点,他将一些难度很大的布景,大胆放到现场搭制。他同置景工人一道,在天山顶上搭置了“尼牙孜家外”和“金沙川礼拜寺”等景,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影片其他一些布景的规模,也是长影拍片史上所罕见的。“叶城街道”一景,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礼拜寺屋顶高达十二米,极为真实和壮观。他为这部影片的美术设计,与导演、摄影、作曲的风格融为一体,使这部影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上映之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继《冰山上的来客》以后,他又接连在赵心水导演的《特快列车》(1965年)、《长城新曲》(1975年)、《熊迹》(1977年)等影片中担任美术师,与赵心水一直保持着工作上的相互信任、艺术上共同探讨的良好的合作关系。
他还在周予导演的《路考》中担任过美术设计。在这部影片中,他在搭景技巧上做了不少新的尝试,采用了不规则的平面对角搭制方法,使景物的空间感增强,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付出努力
史维钧没有上过专业美术学校,但他善于思索,勤于总结,刻苦好学,从影几十年来,为二十余部影片担任美术设计,摸索出一套电影美术工作的经验,他认为电影美术必须与影片整体艺术相统一,必须具有典型的环境。电影的高度逼真性,迫使电影美术的设计细节都要经得住电影摄影机推、拉、摇、移的考验。电影美术还必须考虑到场景人物的调度多变性,这样才能使画面生动、和谐、丰富多彩。因此,他参加每一部影片的拍摄,都很好地与导演、演员、照明等方方面面搞好合作,尽力拍好每一个镜头。
1980年至1982年,他完成了《红牡丹》和《心灵深处》的美术设计。史维钧没有进过专门的美术学校,是在实践中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积累来提高业务水平的。他深知,一个优秀的电影美术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画家。因此,他苦练绘画基本功,提高认识和运用色彩的能力。三十年来,几乎每个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不是带上画具到野外去写生,就是埋头案上挥笔作画。每到一个外景地,都有一番新的景物吸引着他。工作之余,他总要支起画板,甚至在南方盛夏季节,当别人午睡时,他仍然在烈日骄阳下坚持绘画写生。十年动乱时,他宁肯顶着走“白专道路”的压力,也不肯放下画笔。史维钧是个善于思索、勤于总结的人。他根据自己三十年的电影美术工作的实践,比较系统地从理论上总结了电影美术的特性问题。他认为,电影的特性,决定了电影美术具有不同于其他美术形式的特性。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电影美术只是这个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它必须与整体艺术的构思相统一,为影片的主题。
内容服务,而不能象普通的一幅画那样独立存在;电影是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电影美术也必须设计具有典型性的环境,而不能机械地临摹和写生;电影具有高度的逼真性,电影美术设计的环境、气氛和布景,每一个细节都要经得住电影摄影机推、拉、摇、移的考验,并使布景的效果具有真实、浓郁的生活气息;电影讲究统一性和连贯性,电影美术必须严格注意到内景和外景以及每一个场景之间的衔接,使整个影片的意境、色彩、风格、造型、方向都保持连贯和统一;电影是由众多镜头的分切组合而成,电影美术设计必须在摄影机的运动中提供一个完美的画面构图;电影布景是为电影中的人物活动创造典型性的空间,同时也是给导演、演员、摄影师规定一个不可逾越的活动框子,这就要求电影美术必须周密地考虑到每一场景人物调度的多变性,使画面生动、和谐、富有变化。他认为,要成地完成一部影片的美术设计工作,必须准确地掌握电影美术的这些特性,并不断加以发挥和充实。
从艺经历
史维钧--1930年生,辽阳人,著名电影美术家。
1948年11月考入长春东影4期训练。
1949年6用参加电影美术工作。1956年,被任命为副美术师。同年,第一次独立担任了短故事片《关不住》的美术设计工作。接着,又担任了戏曲片《蝴蝶杯》(1957年)、故事片《寻爱记》(1957年)的美术设计工作。
1957年,长影成立创作组。他参加了著名导演王家乙为组长的第六创作组,任美术师和美术组组长,先后担任《金玉姬》(1959年)、《五朵金花》(1959年,与卢淦合作)、《还魂记》(1960年,与刘金乃合作)的美术设计工作。
1960年,史维钧担任了《冰山上的来客》的美术师,他深入新疆体验生活,为真实反映塔吉克族人民的生活情况和帕米尔高原的独特风光,他将一些场景搭制在实地,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另外,该片的一些布景的规模在当时长影的拍片史也是罕见的,其中“叶城街景”一景,就占地五千多平方米,随后,他又先后担任《路考》、《“特快”列车》、《熊迹》、《红牡丹》、《心灵深处》、《十六号病房》、《女人的力量》等影片的美术设计。
1987年起任长影厂艺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被聘吉林省电影系列职称评定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筹建长春电影城电影大世界艺术表演馆总设兼总监制。
现为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美术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协会会员、马来西亚东方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艺术协会永久会员。曾先后担任影片特快列车》、《金玉姬》、《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红壮丹》、《心灵深处》、《十六号病房》,《陆军见习官》、《女人的力量》、《中国的"小皇帝"》等30多部影片及许多电视连续剧美术创作。
从50年代开始,绘画作品即开始在全国不同层次美术展中展出,许多水粉画作品被日、美、英等国家个人和单位收藏。吉林、丹东、辽阳、鞍山、长春、大连等地先后主了《史维钧美术作品展》。他的事被列入《中国电影家列传》、《中国现代美术家辞典》、《中国美术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影视艺术辞典》、《中国艺术收藏年鉴》(1992-1993)、中国美术年鉴》(1949一1989)、《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ART信息系统中国艺术数据库》等。
参与制作
《相约在凤尾竹下》(1984)....美术(制作设计)。
《狼犬历险记》(1985)....美术(制作设计)。
《女人的力量》(1985)....美术(制作设计)。
《心灵深处》(1982)....美术(制作设计)。
《金钱大裂变》(1988)....美术(制作设计)。
《熊迹》(1977)....美工。
《芒果之歌》(1976)....美工。
《长城新曲》(1975)....美工。
《“特快”列车》(1965)....美工。
《路考》(1965)....美工。
《冰山上的来客》(1963)....美工。
《十级浪》(1960)....美工。
《红牡丹》(1980)....美工。
《金玉姬》(1959)....美术(制作设计)。
《五朵金花》(1959)....美术(制作设计)。
《她爱上了故乡》(1958)....美术(制作设计)。
《关不住》(1956)....置景。
《中国的“小皇帝”》(1987)....美术(制作设计)。
《十六号病房》(1983)....美术(制作设计)。
《寻爱记》(1957)....美术(制作设计)。
《蝴蝶杯》(1957)....美工。
《还魂记》(1960)....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