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看过《稻草狗》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非常引人入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艾玛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与一群犯罪分子展开斗智斗勇的故事。影片一开始,艾玛和家人的平静生活被一群不法分子打破,他们袭击了艾玛的家,杀死了她的丈夫,并残忍地伤害了她的儿子。为了寻求正义和保护家人,艾玛决定展开反击。
影片中的演员表现非常出色,特别是主演艾玛,她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聪明且充满爱心的母亲形象,为了家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犯罪分子斗争。影片中的暴力场面和悬疑情节也处理得非常出色,让观众一直紧绷着神经,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
总的来说,《稻草狗》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犯罪悬疑片,它不仅有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还有着出色的演员表现和精湛的技艺。这部电影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正义的力量,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母爱的伟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是草狗:
刍狗,在过去确实代表“狗”,但并非现实意义上家养的牲畜,而是一种“稻草狗”,一种用稻草扎成的“草狗”。这种“狗”拿来干什么的?答案便是“祭祀”。我们知道,在过去古人是很注重有关祭祀的礼仪的。
很多时候,一般都会采用活生生的实物来供奉,但这免不了要付出一些残忍的代价,这与祈愿美好事物其实有一定的“冲突”。而狗作为传统“六畜”之一,自然也是受到伤害最大的,是最为常见的“供奉品”。
那么,不想杀生的时候,人们便想到了用稻草来扎成“狗”的模样,以此替代作为供奉品。虽然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动物”,但既然成为供奉品,人们便在祭祀之前好好对待这些“稻草狗”,生怕出现问题,弄坏了惹得神灵不高兴了。
而一旦祭祀完毕后,这些所谓的“供奉品”也就失去了神圣的意义。于是,人们便可以随意的践踏它们,甚至还会故意地毁坏它们。由“小心翼翼”到“肆无忌惮”这种过程,由“宝物”变“废物”,呈现出的这种“落差”,才是“刍狗”在这里面所表现出的意义。
那么接下来的“不仁”也就并非是“不仁义”的意思。这里的不仁不是“冷酷无情”,而是没有“私心”、“分别心”的意思。广义上来说,也是最被现在学界认同的这句话的解释是:“老子认为,天地是没有私心的,将世间万物都看做是平等的。”
而接下来的“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就很好解释了。意思即为:“圣人也一样,把老百姓都看做是平等的,并不会因为地位、财富而差异对待。”
按照这么解释来看,虽然很难被直观理解,但却完美符合老子的“伟大思想”,也符合老子“胸怀天下”的理想,“无为而治”看似远离世俗,却并非远离,只不过是另一种关于“治世”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