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忠于职守、为别人着想
《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于1923年出版,作者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
叶圣陶笔下稻草人有这着善良、忠于职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质。《稻草人》概述:有一个老妇人,这个妇人非常可怜。她的田里有个稻草人,稻草人为她看守稻田。可是,蛾子在叶子上面下了子。老妇人没看到叶子卷起来了。肉虫把稻子全吃了,稻草人给老妇人警告,可老妇人不知道,稻草人看到渔妇和鲫鱼很可怜,自己又不能帮他们,就伤心的倒下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外去找寻。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作品简析
叶圣陶在后期作品中融入了现实主义的内核,体现出淡淡的忧郁哀怨的抒情色彩。他的童话旨在启迪孩子们认识、关心周围发生的事,了解现实生活中成人的悲哀。《稻草人》让孩子们看到了20年代工农大众的苦难命运,其创作风格长期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主导风格。叶圣陶的童话具有充满诗意的童话意境、通俗易懂的童话语言、民族化的风格。她从童话题材到通话内容都极具有民族化的特色,在童话题材主题的挖掘上,《稻草人》中体现了鲜明的民族色彩。在叙事模式上则是三段式和部分的反复。《稻草人》中通过老妇人、渔家女、弱女子三者的不幸遭遇映射出社会底层人民普遍的辛酸困苦。
《稻草人》原文如下:
一个农民在稻田里寂寞的时候,用稻草编织了一个稻草人。这个稻草人戴着草帽,穿着破衣服,样子很像一个穷苦的农民。农民稻草人陪伴着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寂寞的日子。
有一天,一阵大风把稻草人的帽子吹掉了,他因此结识了一只小鸟。小鸟误会了稻草人是个可怜的人,于是决定帮他找回帽子。在小鸟的帮助下,稻草人终于戴上了帽子。
然而,这阵风也把稻草人的衣服吹走了,他因此结识了另一个朋友——一只蚂蚁。蚂蚁帮助稻草人找到了衣服,并把他送回了稻田。稻草人回到稻田后,农民对他的朋友小鸟和蚂蚁表示感谢。从此,他们四个成为了好朋友,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人物评价:
1、深刻的社会批判:《稻草人》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如贫富差距、官僚腐败、封建迷信等,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2、丰富的人文关怀:叶圣陶先生在《稻草人》中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如故事中的稻草人、燕子、鲤鱼等,他们都代表了社会中受压迫、受剥削的群体。
3、独特的艺术风格:《稻草人》的艺术风格独特,既有民间故事的质朴,又有现代童话的想象力。叶圣陶先生巧妙地将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与现代童话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4、深厚的文化底蕴:《稻草人》蕴含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这些都是叶圣陶先生创作《稻草人》的重要源泉。
5、广泛的读者群:《稻草人》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故事、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广大的读者,特别是儿童读者。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值得成年人深思的社会寓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