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二六”兵变是一场发生于1936年2月26日的失败兵变。
这场兵变主要由日本皇道派青年军官所发动,他们反对当时日本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希望建立由天皇直接领导的军部独裁政权。然而,兵变最终失败,参与其中的军官大部分被处决或自杀。
尽管兵变失败,但它对日本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步伐。
这场兵变的根源在于当时日本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困境。193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受到大萧条的影响,社会动荡不安。同时,日本政治体制也存在严重问题,政府更迭频繁,政治派系斗争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激进的青年军官认为,只有通过军事手段才能改变日本的现状,实现国家的复兴。
然而,“二二六”兵变的失败表明,通过军事政变解决政治问题并非易事。尽管兵变者有着强烈的信念和勇气,但他们的行动缺乏广泛的民众支持,也没有得到其他军队派系的支持。
此外,他们的计划也存在漏洞,没有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总之,“二二六”兵变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它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困境,也揭示了军事政变解决政治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二二六事件,又称"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的一次失败兵变。
拓展资料:
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与反对者进行刺杀,最终政变遭到扑灭,直接参与者多被处以死刑,间接相关人物亦被调离中央职务,皇道派因此在军中影响力削减,而同时增加了日本帝国军队主流派领导人对日本政府的政治影响力。
由于海军担心军事政变会导致陆军独裁,天皇、财阀和一些官僚也反对皇道派的这次行动,使得政变者非常孤立。在天皇的支持下,首相冈田马上采取措施,于29日召集24000名政府士兵包围了政变者,不费一枪一弹镇压了政变。
二二六事变之后,统制派在军部占了绝对优势,荒木侦夫、真崎甚三郎等皇道派军官被迫退出现役,参与政变的一些下级军官被处死。从此,皇道派一蹶不振直到销声匿迹,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完全掌握了陆军的主导权。
随后,冈田内阁垮台,原外交大臣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内阁官员全部都是能够听命于军部、忠实执行国家法西斯化和对外侵略的人。不久,广田弘毅恢复了军部大臣的现役武官制,使军人控制政府合法化,并废除了议会多数的政党内阁制,取消议会对内阁的监督权,修改选举法等。
此外,广田内阁还接受了陆海军提出的扩大军队预算的要求,军费支出在国家预算中占了46.6%,而当时保证“国民生活安定费”才占1.6%。到1937年初,日本陆军常备军已经达到了45万人,并且大搞军事演习,准备全面的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