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读zhà měng,蚱蜢就是蝗虫,俗称“蚂蚱”。
蚱蜢食物范围广,可取食小麦、水稻、谷子、玉米、豆类、烟草、芦苇、蔬菜、果树、林木及杂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发生时可将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蚱蜢的笔顺:
蚱总笔画:11笔。1.丨(竖)、2.ㄱ(横折)、3.一(横)、4.丨(竖)、5.一(横)、6.丶(点)、7.ノ(撇)、8.一(横)、9.丨(竖)、10.一(横)、11.一(横)。
蜢总笔画:14笔。1.丨(竖)、2.ㄱ(横折)、3.一(横)、4.丨(竖)、5.一(横)、6.丶(点)、7.乛(横撇/横钩)、8.亅(竖钩)、9.一(横)、10.丨(竖)、11.ㄱ(横折)、12.丨(竖)、13.丨(竖)、14.一(横)。
蚱蜢,拼音:[zhàměng]
蚱蜢解释
(1)[grasshopper]别名“蚂蚱”,为蝗科昆虫稻蝗(OxyachinensisThunb),是害虫,吃稻叶等。
蚱蜢,草上虫也。——《六书正伪》
(2)又如:蚱虫(即蚱蜢);蚱蜢竹(竹的一种)。
拓展资料:
1、蚱蜢是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中国常见的为中华蚱蜢,雌虫较比雄虫大,体绿色蚱蜢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飞时可发出“札札”声。如用手握住,2条后足可作上下跳动。咀嚼式口器,危害禾本科植物。
2、外形特征:成虫体长80~100毫米,常为绿色或黄褐色,雄虫体小,雌虫体大,背面有淡红色纵条纹。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及腹缘呈淡红色。前翅绿色或枯草色,沿肘脉域有淡红色条纹,或中脉有暗褐色纵条纹,后翅淡绿色。若虫与成虫近似。卵成块状。世界上共有5000多种蚱蜢,其中的许多种不仅能跳,而且能飞。在它们又窄又厚的前翼下面,有一对又宽又薄的后翼。蚱蜢飞行时,抬起前翼,而拍打后翼。不过它们更多的是用后足跳跃行进而不是用翅膀飞。
3、蚱蜢一般在每年7~8月间羽化成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雄虫不久就会死亡,雌虫却大量吃食,积累营养。经过1周后,腹内的卵成熟了,就开始产卵;
4、它一般将卵产在干燥而地势稍高的沙瓤中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的产卵和卵的孵化。
5、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各地均为一年发生1代,成虫产卵于土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块在土中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