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信》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海娃在送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时,与日伪军相遇,海娃机智勇敢,将信拴在一头羊的屁股下,并将鬼子带入八路军的伏击圈。
鸡毛信的故事
海娃是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他的父亲让他把一封鸡毛信送到八路军张连长手中。就这样,海娃赶着羊,就踏上了征程。在送信途中,海娃遇到了一队日本兵,危机之下,他把信藏在羊尾巴下。鬼子搜遍海娃全身,什么也没搜到,便让他在前面带路。
海娃带着鬼子走羊道,由于道路陡峭狭窄,鬼子远远落在后面。鬼子让海娃停下,海娃不听,拼命往前跑。海娃实在跑不动了,扑倒在草丛里,并大喊:“鬼子上来啦,快打呀!“在混战中,海娃腿部中弹,一位游击队战士救了海娃,海娃在见到张连长后,连忙说”信,鸡毛信……“说完就晕过去了。
张连长按照鸡毛信中的作战指示,炸毁了鬼子的炮楼,夺回了粮食和物资,为百姓除了害。
《鸡毛信》是一部在政治上、艺术上都很成功的作品,作者华山,,原名杨华宁,广西龙州镇西街人。曾用笔名:伯韦、未央、西岳、牧荆、肖杨、洛枫、杲讯、若曦等。《鸡毛信》是新中国建立后拍摄的第一部战斗题材的儿童片,海娃也成为新中国银幕上第一个抗日小英雄。影片受到儿童和成人观众的喜爱,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鸡毛信》的故事原文如下:
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
有一天,他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鸡毛信!
海娃装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海娃灵机一动,连忙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一个挂洋刀的鬼子就来到身边问:“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不说实话,死拉死拉的!”“我是放羊的,我是放羊的”。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
鬼子把羊都扣下来,还逼着海娃给他们赶羊。没走多远,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鬼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带路。
海娃心里却想,好哇,让我带路,我就把你们都带到八路军那去,把你们都消灭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海娃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跑着大声喊:“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可同时鬼子也向海娃开枪了,海娃刚跑几步,就昏倒了?
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等他醒来时,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他送来的鸡毛信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鸡毛信》故事寓意
这个故事寓意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热爱。海娃在面对鬼子的威胁时,他不仅保护了自己,还保护了他的人民和祖国。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完成了传递鸡毛信的任务,展现了他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这个故事还寓意着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性。海娃在面对危险时,他没有害怕和退缩,而是用他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地躲过了鬼子的搜查,并巧妙地利用地形和鬼子的弱点,消灭了一队鬼子。这充分说明了在困难面前,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也寓意着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海娃虽然年纪轻轻,但他在面对压迫和不公时,他没有屈服于强权和暴力,而是选择了勇敢地站起来,为自由和正义而战。他的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在面对不公和压迫时,要勇敢地站起来,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