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字竞雄,号鉴湖女侠,她出生于清末浙江绍兴的书香门第。这位才情出众的女子,不仅热爱文史,诗词更是她的拿手好戏。然而,生活的波澜并未止于书香,她与王廷钧的婚姻中,因八国联军侵华,夫妇二人一同回到湖南荷叶镇,投身于实业,开设当铺,期间与唐群英、葛建豪等志同道合的女性结识,共同探讨女权主义的未来。
目睹清朝的腐败与民族危难,秋瑾毅然决然自费东渡日本,那里成为了她求知与革命的熔炉。在日本,她不仅勤学日语,更是积极参与各类爱国活动,加入了革命组织。在黄海舟中,面对日本人的挑衅,她以《黄海舟中日人索句》一诗,以笔为剑,回应挑衅,彰显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面对清政府对留学生的打压,秋瑾并未退缩,她投身学潮,回国后与同志共创中国公学和女学堂,为女性教育和社会变革贡献力量。在"萍浏醴起义"的失败后,她并未放弃,反而投身《中国女报》的创办,公开与家人划清界限,以实际行动证明革命的决心。
为了掩人耳目,秋瑾巧妙地以《中国女报》为掩护,以开启女性解放,凝聚革命力量为己任。她与徐锡麟共同策划起义,然而不幸的是,叛徒泄露了秘密,徐锡麟提前起义,壮烈牺牲。得知这一消息,秋瑾选择坚守,被捕后,她的坚贞不屈令人动容。七月十五日,她在轩亭口从容赴义,以生命诠释了革命者的无畏与坚毅。
李钟岳虽对秋瑾的英勇事迹深感敬佩,却因无力援手而深感愧疚,他选择自尽以示对秋瑾的哀悼。在日本时,秋瑾购得一柄宝刀,写下豪情壮志的《对酒》诗篇,其英勇与才情,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后来者。
秋瑾写满江红时冲破家庭牢笼了。
秋瑾的具体介绍:
秋瑾(1875年—1907年),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2月,秋瑾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辛亥革命后,在她就义处建立起了秋瑾烈士纪念碑。1912年,孙中山题赠挽幛“巾帼英雄”。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
秋瑾,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璿卿,号旦吾。东渡后改名瑾,字竞雄,自号“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籍贯浙江山阴(今绍兴市),1875年11月8日光绪元年十月十一,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七先生祠)。
秋瑾的满江红介绍:
清末女革命家秋瑾的词作。此词上阕描写作者眼见祖国被列强欺凌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抒发了作者为国报效的决心;下阕表现作者不甘身为女子的英雄情怀,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
全词风格爽朗豪迈,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表现了作者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激越愤慨之情充溢其间。此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词作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