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电影团相关介绍:
1938年,在中国会和八路军总部的组织和领导下,在延安成立了“八路军总部延安电影团”,由此开创了纪录电影事业。在中国的领导下,电影事业伴随着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记录了、,记录了新中国的。延安电影团从成立之时,就始终坚持的文艺方向,紧密结合现实斗争,把团结、鼓舞、打击敌人作为制片的主要目的。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纪录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延安电影团,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电影机构。1938年秋,在中国会和八路军总部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于延安,全名为八路军总部电影团。谭政任团长。最初人员有:袁牧之、吴印咸、徐肖冰、李肃、魏起、叶仓林、马似友、吴本立、周从初、钱筱璋、程默;而后迅速扩展到36人。胜利后,开办过两期摄影训练班,培养了40多名青年摄影师。延安电影团有一个摄影队和一个放映队。从1938年秋到1946年为止,前后8年,克服陕北物质上、技术上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摄制出《延安与八路军》、《陕甘宁边区二届参议会》、《十月节》、《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即《南泥湾》)、《是不可战胜的力量》等纪录片和《白求恩大夫》、《延安各界纪念五周年》等素材;拍摄出数以万计的反映陕甘宁边区和延安的、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活动的照片;巡回放映了十几部早期优秀故事片。为积累重要的史料;为开拓和发展电影事业作出了贡献。
1938年8月18日,袁牧之、吴印咸创办延安电影团。1938年8月,袁牧之到香港购得了摄影机、洗印机、放映机等全套十六毫米摄影器材及数万米胶片,又动员了战前在“电通”和“明星“曾与他合作过的摄影师吴印咸从上海来参加工作。适值荷兰电影艺术家约里斯-伊文思来中国拍摄纪录片,由于受到阻挠,无法到延安或其他根据地去进行拍摄,伊文思会见了袁牧之,决定将自己带来的埃摩摄影机和胶片转交给袁牧之等。刚从上海到武汉的吴印咸坐着出租汽车到约定好的马路边接受了摄影机和胶片。伊文思离开汉口前,既然不能亲去延安,完全可以把他的摄影机交给中国同志,让他们带到延安去工作。这样,经过同志的帮助,决定在某晚,将摄影机交给一辆出租汽车内的中国同志。那是深夜,在汉口的一条街上,我看到了那辆出租汽车。当时,未能看清这个中国同志的模样,见到他后,急忙把摄影机交给他,同时,激动地低声对他说:“延安!延安!”这位同志点了点头就走了。袁牧之和吴印咸带着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延安电影团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这是因为延安电影团不单纯是八路军的下属宣传机构,而是为未来建立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战略部署,在当时中央心目里对它有个特殊考虑和长远打算。一是,延安电影团是同志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开始筹备的。从袁牧之、钱筱璋和吴印咸等人的回忆录里都说到,他们去延安前在武汉做筹备工作,从去香港购买16mm胶片和摄影机,秘密接头领取荷兰电影伊文思的捐赠,以及出发去延安的具体安排等等,全部都是在副的指示下进行的;其二,说延安电影团的建立是的战略安排,还可以从新影总摄影师苏河清(五大局委员苏兆征之子,由于其父英年早逝,七岁时由护送去上学)2001年的一次采访谈话中得到印证。其三,延安电影团成立不久决定开赴华北前线拍摄战地纪录片,1939年初出发前曾得到的接见。据吴印咸和徐肖冰的回忆,同志除了鼓励赞扬他们外,还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根据地条件有限,开展电影工作有相当困难,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奋斗,依靠群众,我们一定能打败日本帝国,……不久的将来,你们会大有用武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