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第一章有感
上周日李园带领我们共读了日常生活教育的第一章,结合班级孩子和工作的开展感受很大,首先在基本动作教育,让孩子练习日常生活区的工作也是在锻炼其基本运动,它是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意识。
照顾自己是指为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而设置,主要包括:携带物品的整理、东西洒落时的处理(扫的工作)、照镜子、梳头发、擤鼻涕、穿衣、脱衣、叠衣服、穿鞋、脱鞋、洗脸、洗手、衣饰框、洗手帕、喝水、吃饭、刷牙、剪指甲、擦汗、洗脚、洗澡、整理书包、入厕、叠被子、擦鞋子、擦嘴巴等。
当看到这么多照顾自己能力的培养时,我觉得我们做的还不够,有些内容我们可以根据班级进行集体教育,然后有序的在日常生活中去锻炼,比如:中组的孩子擦屁股,手纸的用法和擦法,起床后被子的折叠放,整理书包这一点开学就进行了引领,大书放下面,小书放上面,孩子们做的还不错,接下来天气转冷,孩子来穿的外套脱后的叠放就要引导学习了。
照顾环境 让孩子学习美化、打扫、整理环境的方法,并掌握照顾、饲养、管理动植物的相关技巧。
(1)清理、整理工作:工作用的地毯的准备及清理、摆放鞋子、衣服、书包、教具、 图书、玩具、扫地、桌子、椅子、床铺等。
(2)擦洗:桌子、椅子、窗户、托盘、教具、杯子,以及洒水时用抹布擦等。每次用餐会找一些孩子擦桌子,这一些对孩子的锻炼很好,刚开始孩子洗毛巾拧水控制不好,就告诉他们把毛巾拉长,双重一下拧,擦时毛巾要平铺等,整理书包、浇花、摆图书都有实施。
李园也说到了社交礼仪,社交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 社交礼仪主要分为:
(1)谈话礼仪:打招呼、道别、邀请、感谢、道歉、欢迎、应答、慰问病人、打电话、问路等
(2)动作礼仪:开门、关门、敲门、与他人接触、递交物品、咳嗽、打喷嚏、打哈欠、倒茶、入席等。
在这一点特别是孩子咳嗽以及打喷嚏,很多孩子不知道用手挡一下,另外要躲开他人,或者背对他人,在教室也出现过这种现象,也给孩子说了,但没有进行集体教育,这一点后续一定要加入集体教育中,然后在日常生活中个别跟进。
二、日常生活教具的操作
1.教具操作原则:
a) 每次只演示一种教具,目的性明确。
b) 精确动作,按照孩子的节奏进行,要缓慢。
c) 简化动作,使孩子能够看明白。
d) 拆分动作,做到步骤化和有序化。
e) 操作时尽量少讲话,语言要简练、准确。
f) 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进行。
g)避免镜面教学,时刻观察孩子的动作与反应,观察孩子的兴趣点。
h)适时地引入教具操作,当孩子能够独立操作时要离 开并继续进行观察,孩子需要时马上给予帮助。
i)不能打断孩子的操作。
在操作之前,教师应确保教具准备的完整。努力排除让孩子走神的因素。
操作教具时不应超出工作毯的范围,确保工作毯的防水性,颜色不能太花哨,尽量用纯色的。
j)鼓励孩子重复进行操作,说:“你做得很好,再来一次吧。”
k)随时做好操作记录。不应指责孩子的错误,可以说:“小朋友,老师再来操作一次好吗?”
通过这样的共读和学习,让我们相互了解,相互分享,并有效的实施在自己的班级。
《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总结
我们将就人类行为探询:如何?是什么?何时?为什么?探询在自己、他人以及动物身上所观察到的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什么是人性?本书给出的指导性思路:心理学通过着眼于发生在个体内部的过程以及自身或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力量,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心理学家主要关注个体的行为,
社会学家研究人们处于群体或机构时的行为,
人类学家关注不同文化中的行为的更广泛内容。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现代心理学最初起源于德国,然后威廉冯特等人训练了一批批献身于正在出现的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生,然后经过当年这批研究生的不断努力,心理学发展的重心逐渐转移至美国,最终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繁荣。
7.1 构造主义:心理的内容
代表人物:威廉冯特、铁钦纳
指对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其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
但是,一个学说提出或者学派的建立,总会有其他不同的声音,一些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攻击,理由有三:
1.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是简化论的,因为它把所有的人类体验都简化为简单的感觉
2.它是元素论的,因为它寻求把成分或者元素联结起来,而非直接研究复杂的或整体的行为
3.它是心灵主义的,因为它只研究人类有意识知觉的口头报告,忽视对那些不能描述他们的内省经验的个体,包括动物、儿童以及精神混乱者的研究。
构造主义的另一重要分支:格式塔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斯魏特墨创建),其关注把许多体验作为完型被精神所理解的方式,而不是把它们作为简单部分的总和。
7.2 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
代表人物:约翰杜威(John Dewey)(美国著名教育家) 威廉詹姆斯
中心思想:意识的研究没有被简化为元素、内容和结构。相反,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人类的意识使人适应环境;因此,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心理的内容。
詹姆斯观点:有情感、自我、愿望、价值甚至宗教和神秘体验的位置。他的“热血”心理学认识到每个个体的独特性不能被简化为来自检测结果的公式或数字。对于詹姆斯来说,解释,而不是实验控制才是心理学的目标。
8.1 生物学观点
生物学观点旨在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生物学观点认为,行为是被躯体结构和遗传过程所决定的。经验可以通过改变内部的生物结构和过程来改变行为。研究者们可能会问:“在你学习阅读的时候,你脑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心理生理学研究者们的任务就是在最精确的分析水平上理解行为。
8.2 心理动力学观点
心理动力学观点认为,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维也纳医生),其主张把人看做是由内部和外部力量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所推动的。
8.3 行为主义观点
其主张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
行为主义者一般从经过控制的实验室实验中收集数据。
影响:行为主义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
8.4 人本主义观点
人本主义观点心理学史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模型并驾齐驱的一种理论而出现的。
这种观点认为:人既不是由弗洛伊德主义者假设的强大本能力量所驱使的,也不是由行为主义者提出的由环境因素所操纵。相反,人们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人类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
与行为主义者的鲜明比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
影响:人本主义观点扩大了心理学的领域,把从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研究中得到的有价值的内容都包括了进行。心理学因而成为了一个更加全面的学科。
8.5 认知的观点
认知心理学也即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8.6 进化论观点
心理学中的进化观点认为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一样,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已达成特定的适应性目标。
进化心理学与其他观点最基本的不同在于,它把极长的进化过程作为中心解释原则。
8.7 文化观点
文化心理学主张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提出的原因是针对:以往心理学研究往往以西方的人性概念为基础,并且它的研究对象只是美国中产阶级拜仁。所以跨文化心理学家想确定研究者发展出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所有人,还是只适用于一个更小的特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