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那个嚷嚷着"出名要趁早"的才女张爱玲,在文坛上呼风唤雨,在生活中却满目苍夷。读者惊叹于她在文学上面地特立独行、风格迥异,在茶余饭后却也难免提起她的八卦绯闻。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她和胡兰成的爱恨纠葛以及与赖雅的忘年之恋。
每一段感情,张爱玲都如同飞蛾扑火,倾尽所有的去经营,她的不计较回报,归根结底来自于童年缺失的关爱。
都说女子在感情中强势,多半源于父爱没能到位,张爱玲与其父亲的关系确实剑拔弩张,可她和母亲的关系也不见的乐观,甚至可以说是水深火热。
她的生母黄逸梵,从一代贵族小姐,晚年沦为工厂女工,生活拮据又清寒,在凄凉临终之前想要和张爱玲见上一面,却被女儿无情拒绝!
黄逸梵是做了怎样十恶不赦的事情才能如此不遭女儿待见呢?
我想,并不是黄逸梵有多么的恶,而是黄逸梵与张爱玲想象中的母亲截然不同, 现实和远景的巨大冲击力,使得张爱玲对生母因爱生恨!
黄逸梵,她的名字常常伴着张爱玲或者儿子张子静的名字出现,是一个背后的配角,默默无名的抚养者,但其实, 黄逸梵的生活,远比一个母亲的身份更加有趣和丰富。
她被誉为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经典语句的开山鼻祖,是裹着三寸金莲也要去瑞士阿尔卑斯滑雪的新潮女性,也是实打实的名门闺秀、将家子女。
1896年,黄逸梵出生,她的祖父黄翼升曾是李鸿章的副手,功封男爵爵位,父亲黄宗炎则是一代盐商,家底深厚。
她虽然是姨太太所生,但却是黄家的嫡女,只有一个同母同胞的弟弟共同继承财产,所以黄逸梵的生活那是要风有风,要雨得雨。
黄家是传统的官宦世家,可黄逸梵却是深受五四新潮得新派女性,清末民初的时候,民主自由得气氛渲染开化,黄逸梵力求时髦,不甘于做深闺宅院的旧 社会 妇女。
她热爱学习,追求各种新世界的东西,比如她会专门请师傅学油画、会说一口流利正宗的洋文,可以踩着高跟鞋涂着红蔻丹逛百货商店,也能和徐悲鸿、蒋碧薇等人搓麻将……
黄逸梵有着令人羡慕的家室与交际圈,也有着令人仰慕的性格与风姿。
黄家的祖上杂合了些南洋血统,黄逸梵的长相就颇具外国人的特征,五官深邃、体态轻盈、浑身散发着罗曼蒂克的气质。
并且黄逸梵本身也热衷打扮,时常都是旗袍加身,梳着最流行的爱司头,红唇卷发,举手投足风情万种,这样的女子谁能不多看几眼?
正因为黄逸梵的妖艳妩媚,她也深知自己的魅力所在,所以当她与格格不入的张志沂的婚姻注定惨淡收场。
1918年,黄逸梵二十二岁,由大夫人说亲,她就要嫁给李鸿章的外孙张志沂,这门婚事既是门当户对的天作之合,也是亲上加亲的强强联合。
但其实,天生浪漫又特别的黄逸梵,从心里是一百个瞧不起张志沂的。
虽说张志沂也是豪门出身、顶着贵族名号,可黄逸梵嫁过去那一年,张家早就在穷途末路的边缘试探,拿得出手的恐怕就是祖上留着的漆木家具以及典藏的四书五经。
倒是黄逸梵,拥有娘家赠予的丰厚嫁妆,让她吃喝不愁,继续享受奢侈生活。
别看张家整日坐吃山空,张志沂本人丝毫没有意识到家族没落的危机,仍旧秉着自己浮华公子哥的架子,不是喝花酒就是吸大烟。
这样的丈夫,不可能是黄逸梵所期待的样子。
而真正令黄逸梵心灰意冷,对这段婚姻大失所望的还属张志沂屡教不改,出手阔绰养姨太太、不知悔改的抽鸦片!
于是1924年,黄逸梵找到一个理由,她要以监护人的身份配小姑子张茂渊出国留洋远走高飞了。当年,她的女儿张爱玲四岁,儿子张子静三岁。
可能有人要问,既然选择摆脱家庭、远走高飞,为何不带走自己的孩子?
当时,黄家的大夫人去世,黄逸梵和弟弟黄定柱瓜分了祖上的遗产,黄定柱拿走了房产地产,黄逸梵则分了两箱古董珠宝。
拿着这样一笔巨大财富的她,一心想要满世界的游玩,满足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带着两个孩子岂不是拖累?
更何况,黄逸梵对张志沂的厌恶早就根深蒂固,连带着她对自己的两个孩子也多了些漠然的情绪,尤其是长相像极了父亲的张子静。
所以,当年二十八岁的黄逸梵挥一挥手就潇洒地走了。
在漂亮新潮的母亲与顽固不化的父亲之间,张爱玲更偏向哪一方不言而喻。曾经张爱玲还多次回忆起和黄逸梵少有的温馨画面。
黄逸梵在弹琴唱歌,她和弟弟则在母亲的狼皮被褥上肆意打滚,母亲那些富丽漂亮的珠宝首饰也一度让张爱玲羡慕不已。
黄逸梵走后,张志沂娶了继母孙用蕃,这是张爱玲噩梦的开始,也是她性情大变的分水岭。
孙用蕃初嫁进张家就给了张爱玲一个"下马威",把自己的一箱子旧衣服送给张爱玲当作见面礼!
这样的礼物张爱玲可是无福消受,自小她就是张家的长女,不说吃穿用度奢靡,那也不至于穿别人的旧衣裳! 孙用蕃此举,张爱玲不免多想她是调侃和看不起自己。
并且,孙用蕃成了这个家的当家主母之后管控欲十分强烈,勒令下人把黄逸梵所有物件扔出去,要清空黄逸梵曾留下的任何一点痕迹。
孙用蕃的强势让刚刚远离母亲的张爱玲十分被动,她这是绝了自己思恋母亲的后路啊!
在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摩擦之中,张爱玲对继母孙用蕃的看法越来越极端,还嫌恶地称其为"恶继母",往后张爱玲的作品中也能看出她的态度。
尤其是两年之后,黄逸梵的突然回国,使得孙用蕃感觉地位受到威胁,怒气无处发泄,竟然狠狠的给了张爱玲一巴掌。
这一掌打在张爱玲脸上火辣辣地疼,打碎了她对孙用蕃仅有的情谊,也打碎了她对张家的所有幻想。
黄逸梵此行回来是想通了一件事,把张爱玲丢在这样压抑的一个家里迟早会毁了,她不希望张爱玲成为下一个自己。
于是黄逸梵来到张家与张志沂谈判,要求让张爱玲接受新式教育,老套的私塾先生根本不顶用了。
可张志沂死活不同意,一方面他也十分看重张爱玲在文学方面的天赋,另一方面是他不想花重金送张爱玲去女子学校念书。
最终黄逸梵做出妥协,由她出钱供张爱玲念书,但她的生活条件也不容乐观,所以儿子张子静仍全权让张志沂管教。
此时的黄逸梵,那两箱古董珠宝肯定是没有完全挥霍一空的,但她就是不愿意供给张家传宗接代的儿子!
要说黄逸梵的突然回归,张爱玲的心中肯定是欢喜极了的,这意味着不久之后她便能逃离继母织就的痛苦牢笼。
但实际上,黄逸梵从法国回来后,生活水平大不如前,以往能够大手大脚不计较支出,如今却是要计算着存款过日子,张爱玲的学费无疑是个负担。
她一边逼迫自己承担起一个母亲的责任,要将张爱玲培养成才,一边却又嫌弃张爱玲拖累自己,是个不小的麻烦。
这样两相矛盾的看法,使得黄逸梵对张爱玲忽冷忽热,令张爱玲没有十足的安全感。
她的弟弟张子静曾经也想让母亲黄逸梵资助自己学习,可黄逸梵十分冷漠绝情,想也没想便回绝了,她说: 我只能负担一个人的教育,现在这个名额被你姐姐占据了,你走吧!
母亲的回绝令张子静伤心不已,也绝望死心,不管是在张家还是在母亲这里,他张子静似乎都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得不到多余的关爱。
他没有姐姐的才华横溢,也没有姐姐的特立独行,反倒遗传了张志沂的懦弱和悲观,也难怪黄逸梵离世时没有给他留一丝一毫的遗产。
张子静羡慕着姐姐张爱玲的好运,却不知道张爱玲面临的是双重折磨。
黄逸梵个性要强,曾经的她是让各家大小姐都羞愧的存在,如今在教育自己的女儿时,也力求让张爱玲成为最出众的那一个。
张爱玲著名的人生标签:出名要趁早,恐怕也是受母亲黄逸梵的启发。
人无完人,在文学上面拔得头筹的张爱玲在生活上却没有任何优势,她也因此多遭母亲黄逸梵的嫌弃和鄙夷,留下不小的心灵创伤。
曾经黄逸梵约上自己的三五好友来家中喝茶,张爱玲眼尖地发现桌子的凳子少了一个,于是主动地去搬来一张。
然而当时的张爱玲力气不大,家中的凳子又都是实木的,十分沉重,张爱玲一个不慎,就把黄逸梵十分喜爱的那张地毯给划破了。
黄逸梵是个有脾气的收藏家,对自己心爱的那些玩意十分宝贝,就连女儿张爱玲弄坏了地毯也不是姑息,当着朋友的面就大骂了张爱玲是"猪"。
张爱玲正值青春期,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委屈,尤其是这样的话还是从自己打心底里依赖的母亲口中说出。张爱玲大哭地跑出家门,很长一段时间才整理好自己的情绪。
还有一次张爱玲感染了风寒,高烧不止,看病吃药几轮之后也不见好,黄逸梵要日夜守着张爱玲,又要耗费不小的一笔医疗费,日子久了,黄逸梵也是烦躁不堪。
一日,黄逸梵竟然对着床上病弱的张爱玲说到: 我宁愿你死掉,也不愿意你这样日日不见好,拖累我的生活。
这句话也不知道是黄逸梵的气话还是她的真心话,可不管怎样,这已经伤到了张爱玲的心,她对自己和蔼可亲的母亲的看法也在逐渐改变。
十八岁那年,张爱玲与张家的矛盾突发,她顶撞了继母孙用蕃,父亲张志沂却不听解释的偏袒孙用蕃,不问青红皂白就掌掴了张爱玲并罚她禁闭思过。
张爱玲从此和张家断绝来往,搬来和母亲黄逸梵同住。
对于母亲的敏感和多疑,张爱玲已经掌握了个大概,她明白黄逸梵的矛盾心理,也明白黄逸梵对自己的栽培心意。
所以在学业上面,张爱玲用功读书、力争第一,以求母亲宽慰。后来她能够成为屈指可数的文坛女作家,黄逸梵的鞭策功不可没。
从知道黄逸梵觉得自己是一种拖累之后,张爱玲和黄逸梵之间就有了不可忽视的芥蒂,张爱玲也开始若有若无的疏远黄逸梵。
在香港大学读书期间,张爱玲宁愿自己徒步走过大半个城区,也不愿意开口向母亲要钱,她的生活费也多是来自自己的稿费或者奖学金。
可就算如此,也没有完全打消黄逸梵给张爱玲带去的心灵撞击。
大学的时候,张爱玲得到一笔800元的奖学金,她知道那时候的黄逸梵生活不算宽裕,于是将这笔钱拿给母亲分担生活。
可没有想到,黄逸梵根本不相信这是张爱玲的奖学金,甚至多疑地闯进张爱玲的浴室,检查这笔钱是否"来路不明"。
这样的做法和肮脏的猜测让张爱玲彻底对母亲失望,而这笔刚刚拿出手的800元钱也很快被黄逸梵在赌桌上挥霍一空。
毕业以后,张爱玲和黄逸梵的交际逐渐减少,两人见面的次数也不多。但张爱玲的心中一直对黄逸梵的嫌弃耿耿于怀,她一门心思想要凑钱还清母亲对自己的所有花销。
当年她的作品不温不火,恰时候胡兰成出现在她的生命中,给予了张爱玲前所未有的关怀和宠爱。
对于和胡兰成的这段感情,可以用张爱玲的一句话来形容 :爱一个人可以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正是因为张爱玲对那份关爱的缺失,使得张爱玲在与胡兰成的感情相处中始终位于弱势的一方,多次原谅胡兰成的出轨,心灰意冷后才决定放弃。
但胡兰成也给张爱玲提供了一个生命的转机,在张爱玲没钱偿还母亲的时候,胡兰成恰时给了她一笔不菲的财产,张爱玲当即把这笔钱打成两根金条。
约见黄逸梵来餐厅叙旧,随即把金条给了黄逸梵,意味着从此两个人不再相欠。
后来张爱玲大火,和胡兰成分手之际给了胡兰成昂贵的分手费,大约也是在感恩当年胡兰成对窘迫的自己出手相助吧!
餐厅一别之后,张爱玲和黄逸梵居然再也没有相见。
黄逸梵去了国外寻找自己的生活,足迹踏遍大半个世界,但也因为长年的漂泊让黄逸梵倍感孤独。
她随身携带的行囊,也就是当年仅剩的一点珠宝首饰,以及一张张爱玲的照片,以供解相思之苦。
黄逸梵是个有本领的女性,却不懂得如何用这些本领换取酬劳,这方面她或许和前夫张志沂还有一些相似之处。
她原本想要靠变卖古董投资,让自己东山再起,但几次做生意都以失败告终,无奈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只靠这些家产生活。
晚年时期,黄逸梵一个人在伦敦定居,她不是没有找过新的男友,但因为年轻的时候忙于照顾张爱玲,和异国的情人不得已分开,从此便再也没有寻得称心如意的另一半。
在伦敦,六十岁的黄逸梵已经山穷水尽,还有几件没有变卖的古董,她希望能留做遗产给张爱玲。
她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也没有体面高薪的工作,只能在一家小工厂里面自力更生。
幸亏黄逸梵是个想得开阔的女子,她曾经说: 打工维生,不但不觉得卑微,还有一腔义无反顾的热血。
她骨子里的浪漫气质,让她晚年唯一的理想就是能在伦敦开一家咖啡厅,享受人来人往的热闹。
可惜,黄逸梵并没有那个资金来支持自己实现梦想。她和女儿张爱玲多年没有见面联系,得知张爱玲的消息都得依靠小姑子张茂渊的渠道。
1957年,张爱玲陷入财产危机,她的稿费不多,还需要没日没夜的通宵写稿应对出版社,"眼睛痛到出血"是她的真实写照。
也是在那一年,黄逸梵病重,大限将至。在临终之前,见一面张爱玲是她唯一的遗愿。黄逸梵写信寄给张爱玲,希望张爱玲能来伦敦一叙。
但张爱玲一口回绝了。
后来外界纷纷猜测,张爱玲不愿意见黄逸梵无非两个原因,第一是没钱购买飞往伦敦的机票,第二是打心底里没有原谅黄逸梵。
总而言之,黄逸梵的最后一面张爱玲没有见上,黄逸梵最终在异国他乡孤苦伶仃的去世了,享年六十一岁。
但后来张爱玲又对于当年的选择十分后悔,人到晚年的她明白了当初黄逸梵的不容易,也明白了被现实打击得千疮百孔的黄逸梵有自己的苦衷。
回想她自己这一辈子又何尝不是黄逸梵的翻版呢?没有足够的母爱与父爱,没有温馨的家庭,明明一身才华向往美好却最终被感情欺骗,满目苍夷!
曾经的张爱玲对黄逸梵抱着最大的幻想,渴望黄逸梵能回来弥补自己缺失的关爱,可黄逸梵给她带来的除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还有最现实的人情冷暖。
张爱玲晚年,意识开始糊涂起来,最常听她嘴里念叨的就是一句话: 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妈妈,等我死了,就去跟她谢罪。
不管是因爱生恨,还是积怨已久,张爱玲和黄逸梵这对母子都是 历史 上少见的。明明都是出类拔萃的才女,却各有各的悲催与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