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是指北京时间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按古代的更算为三更天。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23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零点以前为前一日,零点以后为次日。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子夜又称子时,指的是北京时间晚上11点至凌晨1点。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天当中,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开始至亥时结束。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天里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中国古代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一昼夜的时间,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命名。子时为一天的开始,亥时作为一天的结束。 古人常用的计时用语是辰,亦称时辰,古人将一昼夜分成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作为名称,一个时辰为两个小时,古文上阐述半个时辰即就是一个小时。以下介绍每个时辰的具体时间段: 子时:又称夜半、子夜、中夜,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具体实际为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又称平旦、黎明、早晨、日旦等,是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又称日出、日始、破晓、旭日等,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又称食时、早食等,即吃早饭时间,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又称隅中、日禺等,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又称日中、日正、中午等,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又称日昳、日跌、日央等,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又称哺时、日铺、夕食等,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又称日入、日落、日沉、傍晚等,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又称黄昏、日夕、日暮、日晚等,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又称人定、定昏等,具体时间为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子夜的意思是半夜;午夜。
子夜是23:00到1:00之间,可以是凌晨也可以是夜晚。古人把一天划为十二个时辰,子夜就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古时也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
十二生肖在古代作为记年之用途,而用干支来计时,也是汉朝以后才有的。古人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 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为代号,方便熟记。中国用地支计时法,叫做十二时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扩展资料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
子(鼠)(午夜23时至1时):
在一日中,子时一天的最后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鼠。
丑(牛)(凌晨1时至3时):
丑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
寅(虎)(凌晨3时至5时):
在一日中, 天方大白之时,正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老虎。
卯(兔)(清晨5时至7时):
卯时是太阳已东升,开始放万丈光芒的时候。在十二生肖中属于兔。
辰(龙)(清晨7时至9时):
辰时太阳光热增强时刻,据说是群龙行西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龙。
巳(蛇)(上午9时至11时):
巳时太阳光热更强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蛇。
午(马)(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
在一日中,阳光最为猛烈。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马。
未(羊)(下午13时至15时):
在一日中,未时是暑气将消之时。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羊。
申(猴)(下午15时至17时):
在一日中,申时的暑气已快过去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猴。
酉(鸡)(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
在一日中,酉时是夜晚将来临所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鸡。
戌(狗)(晚上19时至21时):
在一日中,戌时正是黑夜扩散,华灯初上时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狗。
亥(猪)(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
在一日中,亥时是一日将尽,要迈向明日之前时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