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殉国前之所以“大臣皆可杀”,其实是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面对大明王朝的覆灭,发出的最后感慨,其实崇祯到王朝灭亡之际、自己将死之前仍没有认清大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针对崇祯帝这句话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崇祯帝画像
1.崇祯只看到问题的表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李闯王攻进北京的时候,崇祯帝在组织身边的大臣反抗的时候,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大臣们以及将军根本都不听崇祯的指挥,只顾自己逃跑,害得崇祯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而且在逃跑的过程中到成国公朱纯臣门口吃到了闭门羹,在生死关头,王公大臣都将其遗弃,所以崇祯帝会发出如此感慨。
影视剧中的崇祯帝
另外一个方面,大明王朝之所以能够走到灭亡的当口,是整个国家干部队伍极度腐化无能导致的,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小吏,各个都只为自己的私利而舍弃国家的大义,所以才导致整个国家机器运转失效,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影视剧中的崇祯帝
2.大臣皆可杀背后又有崇祯帝自身的原因。崇祯帝继位后想有一番作为,想扭转大明王朝的颓败之势,其也做了很多工作,如诛杀阉党魏忠贤,重启前朝大臣老臣以及袁崇焕等等措施,希望将明朝从深渊中拉回。崇祯帝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帝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但是崇祯帝又是一个非常好疑的人,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不下于魏忠贤,因为皇帝与官员之间缺乏信任,所以导致整个朝廷官员队伍极其不稳定,17年的时间里他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可以看出崇祯帝与官员之间存在极度的不信任,这样的皇帝谁还敢去辅佐,谁还会主动请缨为其卖命,大明王朝不灭谁灭。
总有以上两点,大崇祯帝只看到其一没看见其二,只看见大臣们对其的不义,没看到自身对于大臣们的恶劣影响,最终在双方的作用下,大明王朝最终灭亡,崇祯也吊死在煤山上那个树上。
吃饭前说: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XXXX的追悼会,简单粗茶淡饭聊表谢意。
办完丧事请吃饭的原因有两点:
首先是为了答谢亲属,感谢大家在出殡之日前来,毕竟早上出殡大家也都饥肠辘辘,之后吃饭也有补充体力之意。
其次是为了吃掉晦气。火葬场殡仪馆不好的东西比较多,回来后吃饭,可以用人间烟火之气赶走那些不干净的东西。
汉族丧事
新中国成立前,汉族的丧事比较繁琐(天津为例),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为:
送终: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
更衣: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报丧: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烧倒头车: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倒头车”。
送纸: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亦称“报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