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宰相刘罗锅》的片尾曲《故事就是故事》的歌词说得很好: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我是一个很纠结认真的人,而且极度较真。随着年龄的增大,明白了不少事情。现在很多东西都失去了看的兴趣了。
1、《说岳全传》,儿时表哥有两套连环画我是没有的,其中一个叫《岳云》。我在他家里大概看了下,但当时并没有了解岳飞的一系列事情。记得当时央视有一个电视剧,好像就是在说岳飞的,是在姥姥家看的,姥姥给我说,这是岳飞啊,是英雄。
其实家里就有《说岳全传》,而且竟然还有两套,一套是父亲买的一套是小姑买的。那时候,真的超喜欢看这本书。以前看小说最后岳雷,竟然把金国打败了。小时候看的是真过瘾啊。但历史却不是这样,岳雷确实也有这么个人,不是杜撰的,但这块“过瘾”,无疑是意淫的一种。
看史书,就不看别人的书的解释,仅仅是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就逻辑上讲,岳飞被秦桧害死?秦桧是什么人?岳飞又是什么人?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而且岳飞可以说军权最大。秦桧哪有这种本事?还十二块金牌,吹得神乎其神的,看到金牌就感觉像狗屎一样,权力从哪里来的?建立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才会产生权力。如果岳飞不造反,那么只有一个人能杀岳飞,就是宋高宗赵构。
我再也不想看《说岳全传》了。
2、《杨家将》,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拿这个小收音机听评书。而刘兰芳的《杨家将》《呼家将》,当时都是非常喜欢的。各个电台都找着听,记得有一次,是天津台放,只能用短波来听,断断续续的,还是听的津津有味。
记得当时刚能上网的时候,论坛还刚兴起,各种地方都架设论坛。有一个人说,杨业,没有7个儿子,只有1个儿子。我去找了下资料发现,他在说的只是一本书记载的只有杨延昭一个儿子。而宋史说的,杨业是有七个儿子。
而另一位被判为“奸臣”的潘仁美,也就是事实上的宋朝大将潘美,也被书写成了奸臣害死了杨业。但看《宋史》的记载,潘美是什么人?可以说是超级牛人,也是赵匡胤的班底,他会在乎杨业这个投降过来大将,从而害死他?道理上根本说不通,而在《宋史》上描述杨业死的时候,潘美确实是一种观望不救的态度,但背后的黑手,直指皇帝本人。
我得出这个结论,而现在可以在网上搜到更为详细的分析和介绍,比我理解的更为详细。我仅仅是从潘美的功绩还有地位粗浅的知道了这个,别人分析的更详细。
但我也不听《杨家将》的评书了。
3、《封神演义》。当时拍了国产的电视剧《封神榜》之后,在看的时候,父亲告诉我,可以看看《封神演义》了。那时候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封神演义》了。父亲看书是很仔细的,书看完还是新的,而我,看这本书竟然把这本书给看破了。
不过看完之后,一直感觉内容很异样。很多东西都感觉异样,但那时候年幼不懂。父亲又给我推荐了一本小说叫《反封神榜》。不过看《反封神榜》也没有多少感觉,父亲一直说,这本书很好。
自从网络各种玄幻小说出现之后。看的比较多,才发觉。《封神演义》情节描写的很好,但内容的逻辑,怎么都说不通。这种类型的书,被现代人写的越来越好,越来越严谨,反观这本书,实在是没法在看下去了。
4、《铡美案》。很经典的京剧段子,但评书来说,我听《三侠五义》也不听《包公案》。了解《包公案》的时候,其实年龄已经蛮大了。而在评书里面,包拯审案非常强势根本就不给人讲理的机会就判了,可以说,是用根本是蛮干的方式审案。而且用这种不讲理的方式去讲法律的事情,这不是教老百姓无法无天吗?《包公案》只是为了迎合时代的人的情绪。
我后来买了全套的《二十五史》,着重看了《宋史》,宋朝是不杀士的。整个宋朝,文臣可能会被害死,那是潜规则。但明面上,是不能杀的。不管陈世美是谁,这个事情我是不信的。
而从《宋史》中了解包拯这个人,不管是直面描述还是侧面了解,总体来说,他是很会做人的。仁宗一朝那么多有才华的人在,总有他的位置,他做事很有章法,绝对不是个只会一股脑子蛮干的人。
从那之后好久,网上有人发掘出了陈世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原来是清朝人污蔑性质的把一个好人,在戏剧里写的穿越到了宋朝,而且写成了坏人。唉,悲叹。
同样还有被污蔑的好惨的两个人是:武植和潘金莲。这些写书的人啊,真的是……让我没法形容了。
5、《三国演义》。我在以前我写的文章《 四大名著,我的感性的认识 》。其实认真想起来,失去看三国演义的兴趣,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可以说是有关虞翻的。
父亲研究中医,也是研究《易经》的爱好者。研究《易经》,虞翻注的版本,绝对是要研究的。那时候看着父亲给别人算命,神奇的不得了。我在想,虞翻这么一个《易经》研究的牛人,怎么可能被诸葛亮在舌战群儒的时候竟然把虞翻给说的“ 不能对 ”。这简直让我感觉太愤慨了。诸葛亮是牛人,但这种方式去贬低虞翻。那这本书也没有必要看了。
后来自己去看《三国志》真心看不下去啊,其他史书都能看下去,唯独《三国志》没法看。而三国演义,真的是没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