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很多人感慨:“人越大,朋友越少。”
如今,每个人的手机通讯录、微信好友列表,都静静躺着越来越多的联系人。
受委屈了、想发牢骚了,把列表从A翻到Z,最后却往往一句话也没发出去。只因害怕没人倾听或被说矫情。
而在年少时,我们或许都有过一两个无话不聊的朋友,给予过彼此最温暖的慰藉。
最好的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澳大利亚动画《玛丽和马克思》,给出了它的答案。
影片讲述了两个跨国笔友间长达二十年、直到生命尽头的友情,情谊之笃甚至超越亲情和爱情。
在豆瓣,25万网友为这部电影打出8.9分的高评分,其中,超过一半人打了满分。
有人说,这部电影帮我们定义了朋友最好的模样——TA与你无话不谈,并无条件包容你的缺点和脆弱。
1
“丑女孩”与“怪大叔”
跨越南北半球的通信
8岁的女孩玛丽,和家人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小镇。
小玛丽自觉是个“丑小鸭”,她额头上土黄色的胎记,常常引起别人的嘲笑、戏弄,这令她深感自卑,渐渐变得敏感、孤独。
图片来源:电影《玛丽和马克思》
她唯一的朋友是动画片《阿诺一家》的木偶。此外,她还有一只宠物大公鸡。
拥有可以一起玩耍的朋友,是她最大的愿望。
有一天,妈妈告诉玛丽,她的出生不过是个“意外”。
玛丽不明白妈妈的话,跑去问爷爷,爷爷说不是“意外”,婴儿其实是在啤酒杯里长出来的。
图片来源:电影《玛丽和马克思》(下同)
玛丽心想:美国婴儿也是在啤酒杯里长出来的吗?美国人喜欢可乐,难道婴儿是可乐罐里长出来的?
她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写信给一个美国人,问问他美国婴儿哪里来的?
于是,在电话簿上,她随机选了一个名字作为收信人:马克思。
马克思是个44岁的犹太男人,住在纽约,用现在的标准来看,他是个十足的死肥宅。
他不喜欢人群、亮光、噪音、臭味,出门就塞上鼻子、耳朵,以保持冷静。
他觉得纽约太吵太乱,宁愿想住在安静的地方,比如月球。
马克思患有亚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一种),具体病症有:过于敏感、容易焦虑,还笨手笨脚;无法解读别人脸上的表情,也很难表达自己的情绪;觉得世界混乱,让人困惑。
比如,对“Please take a seat”(请坐),他的理解是“请拿个座位”。
借着给玛丽写信,马克思第一次跟外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是第一次借叙述进行内在的自我分析。
两人第一次书信来往,就让他们在彼此身上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