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疲力尽”的意思是指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1、拼音
jīng pí lì jìn 。
2、成语出处
西汉·焦延寿《焦氏易林·巽》:“蹇驴不才,骏骥失时,筋劳力尽,罢于沙丘。” 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精疲力尽”。
3、成语寓意
典故中李纲用《病牛》表达出自己竭尽全力,尽心尽力为国家操劳到筋疲力尽,鞠躬尽瘁的状态,提醒人们无论何时都应竭尽所能,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服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贡献。
4、成语用法
“精疲力尽”的意思是指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
5、近义词
有气无力、人困马乏、疲惫不堪、筋疲力竭、精疲力竭、半死不活、没精打采、力倦神疲、体力不支、筋疲力尽、憔悴不堪。
6、反义词
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精力充沛。
成语典故
北宋末年,金太宗灭了辽朝之后,分兵两路进攻北宋,并派出使者到东京,胁迫北宋割地称臣。北宋满朝文武大臣吓得不知所措,有劝皇帝投降的,还有劝其撤离的。有一位叫李纲的大臣却劝皇帝全力抵抗,绝不能把辛苦创下的基业拱手让人。于是宋钦宗派他亲自出征。李纲作战英勇,发动军民全线作战击退了金军。
李纲忠心赤胆,却遭到朝中投降派的排挤。一次,主张抵抗的姚平仲想要偷袭金营。李纲非常赞同这一做法。不料偷袭失败。投降派借机向皇帝进谗言,说这都是李纲闯的大祸,援军已经全军覆没。宋钦宗听信了投降派的话,一面向金营赔礼,一面将主战派的李纲等人撤了职。
不久,金兵再次举兵进攻,宋钦宗又想起了李纲,于是急忙下诏让李纲回朝。但是当李纲赶到时,京城已经沦陷。
宋高宗继位后,任命李纲为宰相。李纲积极地提出改革弊制和许多抗金的主张。高宗虽任命李纲为相,却非常宠信黄潜善和汪伯彦。李纲极力主张北伐,反对迁都江南,触犯了他们两人的利益,于是再次遭到诽谤,仅70余天就被免职。
后来,朝廷的很多官员都向高宗呼吁再次起用李纲,于是高宗又让李纲做了知府。李纲一方面招抚流亡,发展生产;一方面再次上书宋高宗衡量利弊,待机北伐。但是宋高宗并不理解李纲的爱国之心,反而处处节制他。
精神 疲乏,气力用尽。 形容 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成语出处: 汉·焦延寿《焦氏易林·巽》:“蹇驴不材,骏骥失时,筋劳力尽,罢于沙丘。”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 有所 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成语例句: 我才逃到这里来, 已经 精疲力尽 了,还有什么办法呢?
繁体写法: 精疲力尽
注音: ㄐㄧㄥ ㄆㄧˊ ㄌㄧˋ ㄐㄧㄣˋ
精疲力尽的近义词: 精疲力竭 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疲乏之极。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既然昼夜兼行,到了住马的时节,自
精疲力尽的反义词: 精神抖擞 强调有干劲,热情洋溢或行动中精神饱满的状态或气质他敏捷地、精神抖擞地越过了那些障碍 精力充沛 充满活力这些年青人精力充沛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ired out <be dead on one's feet; be dead tired>
俄语翻译: выбиться из сил
日语翻译: 力(ちから)尽き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