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邻家吹笙古诗拼音版
听邻家吹笙古诗是一首描述了邻居家里传来笙声的古诗。以下是诗句的拼音版:
tīng lín jiā chuī shēng gǔ shī。
shòng líng zhí, cháng chuī tián。
bǐ jiān yuè liǎo tūn zhòng。
tóng lái cí, sì yuè lián。
听邻家吹笙古诗是一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版:
邻家吹笙,悠扬曲调如泉流。
古老乐曲传千古,荡漾耳畔寄思忧。
清风吹拂花间舞,月光洒落在林头。
笙声婉转入人心,情感荡漾无尽愁。
此曲催人遥思远,故乡情意难言抒。
听闻笙声似归来,思念故土心中溢。
邻家吹笙情何限,乡音回荡我心怀。
共鸣之余思乡恋,愿我身心永相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听到邻居吹奏笙时的情景。邻居的笙声悠扬而高亢,宛如松风吹拂纸张,长时间吹奏不停。笙声与皎洁的月光相映成趣,散发出迷人的音乐韵律。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刘禹锡出生于河南洛阳,出身于一个文化世家,祖籍山东济南。刘禹锡在文学上的成就十分卓越,被誉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刘禹锡早年考中进士,并担任过多个官职,包括尚书左丞(宰相助理)、阙内都知(秘书官)等。刘禹锡在政务方面表现出色,被赞誉为有道术之才。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听到邻居吹奏笙的声音时的情感,诗中描述了笙声悠扬、高亢的特点。希望以上回答符合你的期待。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赏析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
郎士元诗鉴赏
钱钟书先生《通感》一文,列举李贺等唐代诗人作品,详细分析了“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拈出”的一种描写手法,这种手法常用于描写音乐的篇章。郎士元这首小诗就运用这种描写手法。
笙这种乐器,列管参差如凤翼,其鸣声清亮,传说仙人王子乔善吹笙,好作凤凰鸣。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似乎就从这个传说得到联想,极言笙声之妙,超神入化。“彩霞”二字,写出了人的幻觉,使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但与韩愈写琴、李贺写箜篌的诗以视觉形象摹状乐声不同,这里描摹的是奏乐的环境(不是声如彩霞,而是声自彩霞)。其所以产生如此奇妙幻觉,与“隔”字有关。“不隔”则显明朗,“隔”则显出朦胧,二者的美各有千秋。平明观花见得真切,而雾里看花则别具情态,且能发人想象。看一“隔”字,笙声隐隐约约传来,听者如闻仙乐的情态委婉传出。
“不知墙外是谁家”,就是对“隔”的进一步抒写。诗人应该是在自家院落听隔壁邻舍吹笙,故云“墙外”。“不知”、“谁家”的悬设,不但进一步写出笙声的`奇妙感、迷离恍惚之感,而且还写出听者“寻声暗问”的专注神态,使读者想象那音乐是如何的独具魅力。
正是这种强烈的魔力吸引着诗人,他不禁由寻声暗问到起身追踪。然而“重门深锁无寻处”。虽是邻家,却门墙森严难以逾越,诗人不由望门兴叹,生出咫尺之地如“天上人间”之感。同时又激发出下句更为绚丽的幻想。
这就是“疑有碧桃千树花”。这里以花写乐,象第一句一样仍然是从奏乐环境着想。“碧桃千树花”与“彩霞”相呼应,眼前呈现的一片灼灼其华的绚丽景象,应当是天上的碧桃、王母的桃花,非人间所能有。这种灵境中的音乐,自然也是奇妙的、非人世间的了。这就由奏乐环境间接写出了音乐的美妙。一个“疑”字,写出如幻如真的感觉,相当传神。
这首诗“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把五官感觉错综运用”,同时又避免对音乐本身作正面描绘,而只就奏乐的环境设想,由“别有天地非人间”间接表现“此乐只应天上有”,在通感运用上可谓别具匠心。